2017年深圳大学师范学院949教育心理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知觉的组织原则。
【答案】(1)知觉的过程就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过程,所以,对象和背景的关系是知觉组织最基本的原则。对象和背景相互依赖,又可以相互转化。
(2)图形组织原则还有:
临近性:空间和时间上比较接近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相似性:相似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对称性:对称的部分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良好连续:连续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封闭:把事物知觉成一个整体,把缺少的部分补充上来;
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简单: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2. 请综合运用本章内容,设计一个针对6〜15岁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设计。
【答案】(1)研宄题目
研宄小学儿童对思维规则的掌握。
(2)实验的目的
思维规则的掌握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一方面,本实验用儿童概括杠杆平衡条件的能力的发展情况来作为评估儿童思维规则掌握的程度,以年级和性别作为自变量,研宄它们对概括杠杆平衡条件的能力发展的影响。
(3)实验方法
①被试:共选用300名一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为被试,每个年级各100名,男女比例为1:1。
②实验设计:3*2的多因素实验设计。
自变量A :年级,有3个水平,即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
自变量B :性别,有2个水平,即男生和女生;
控制变量: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儿童的受教育环境、学校类型、测验的环境、学生所在班级的特点等。
③实验材料:以杠杆装置模型为器材,测定小学儿童概括杠杆平衡条件的能力。
(4)实验过程
对这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三年的追踪研宄,每次测试由各班班主任为主试,采用统一指导语,使用实验材料,
对小学儿童概括杠杆平衡条件的能力进行统计、分析。
①首先随机选取三个年级的学生各100名,对他们进行第一次测验,能获得这三个年级学生概括杠杆平衡条件的能力的发展情况;
②一年测试三次,用这三次的平均成绩来表示该年级学生此年龄阶段的发展情况;
③追踪每个学生三年的概括杠杆平衡条件的能力的发展情况;
(5)结果统计与分析
①不同年级的学生概括杠杆平衡条件的能力的发展;
②同一年级的学生,随着时间的增长的比较;
③不同性别的学生概括杠杆平衡条件的能力发展的比较。
(6)实验预期
①不同年级的学生概括杠杆平衡能力的发展水平不同,年级越高发展越好,即五年级>三年级>一年级。
②同一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増加,而不断发展,即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在第3年>第2年>第1年。
③不同性别的学生概括杠杆平衡条件的能力没有差异。
(7)实验结论
年龄对学生概括杠杆平衡条件的能力发展有显著影响,在6〜15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
3. 依据自我的形成及恋爱、婚姻和事业的发展规律,谈如何处理好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关系。
【答案】(1)自我的形成
自我包括自我知觉、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尊等概念。由于自我概念偏重在对自己的认识这个范畴之内,因此也可称之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婴儿时期,主要涉及自我知觉、自我认知方面的发展。幼儿时期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的总趋势是随年龄的増长而增长,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又有平稳发展的时期,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到了青少年中晚期,个体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到了成年早期自我基本形成,伴随而来的是恋爱结婚,以及初涉社会的事业等等。
(2)恋爱、婚姻和事业
①恋爱。爱情是指男女间一方对另一方所产生的爱慕恋念的感情。有学者指出,爱情有三种层次和三个主要特征。三种层次为:以性爱为主,以情爱为主,性爱和情爱的和谐统一。层次越高的爱情越牢固,越具有生命力。三个特征为:排他与守一的统一,冲动与韧性的统一,自私与
无私的统一。一般而言,个体在童年期没有爱情,到青少年期才情窦初开,人类爱情的鼎盛期在成年早期。
②婚姻。经过恋爱之后最终要过渡到结婚,婚后将面临着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理想的家庭,理想的家庭包括:家庭成员一定要生活在一起,还要保持亲密的情感联结,维持心灵的沟通;夫妻在力量、动态等各个方面保持均衡;保持每位家庭成员相对的独立性,亲子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相对自由和空间;每个人都要拥有“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父惩原理”与“母爱原理”的协调;夫妻要有相同的志向。
③事业。成年早期是从开始选择自己的职业到努力工作,成就自己事业的过程。事业作为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事业与家庭关系的处理
①树立正确观念,合理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有所取舍,建立合理的生活目标。
②做好家庭的园丁,营造温馨的港湾。要注重夫妻之间的沟通,要了解两性的性别差异,善于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努力去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③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妥善解决矛盾。两者矛盾解决取决于夫妻双方相互体谅,一切都需要双方协调解决,而不能只顾及自己感受,不去考虑对方需要,要争取“两害之中,取其轻,两利之中,取其重”。
④自强自立,保持真我本色,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⑤持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要在激烈地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追求人生的出色与成功,必须有计划地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
总而言之,只有处理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才能让生活幸福和谐。
4. 简述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因素。主要是指生理因素,它包括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的生理发展。先天素质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在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这些特征通过遗传而获得。儿童的先天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随着儿童生理(特别是神经系统)上的不断生长、发育,逐渐成熟,其心理日益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遗传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是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②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和教育因素。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生产方式及由此决定的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此外,还有家庭、邻里、亲友等。这些因素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方向和个别差异。在环境因素中,教育又具有特殊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决定性的条件制约着认知发展的过程和方向。科学的教育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没有适当的教育措施就无法指导儿童的认知发展。
(2)遗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现代研究者已开始深入地研究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最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①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他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各占若干比例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