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深圳大学师范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一项心理学实验中,将婴儿和母亲带到一个实验室中,观察婴儿在游戏时与母亲的互动情况,之后要求母亲离开房间,一位陌生人进入房间与婴儿游戏一段时间后,母亲再返回。下面是两岁的平平和乐乐在实验中的表现。
平平:在与母亲独自相处时,积极的探索环境,在与母亲分离后,明显的感觉不安,当母亲回来时就找母亲,很快的与母亲接触,很容易高兴起来。
乐乐:在与母亲独处的过程中相当焦虑,不愿意进行探索活动,与母亲分离后表现的非常不安,母亲返回来时,对母亲表现出强烈的不满,试图留在母亲的身边,但对母亲的接触又表示反对。
(1)该实验程序是什么?
(2)什么是依恋?平平和乐乐属于什么类型?
(3)影响依恋质量的因素有哪些?两位母亲在养教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4)依恋安全性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1)该实验程序:陌生情景法
(2)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的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平平是安全依恋型;乐乐是反抗型依恋。
(3)影影响依恋质量的因素有依恋的机会、抚育的质量、婴儿的心理特点以及家庭环境和文化因素。
(4)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人格特征及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
2. 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案】青少年在个性发展上的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及与父母、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总体来讲,青少年的个性特点有二:其一是不平衡性;其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具体的包含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1)自我意识所包含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同一性等多个方面发展。
(2)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其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像以往那么单一了,但还是表现出明确的两面性。
(3)青少年早期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主要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为主,即天真的利己主义和“好孩子”的定向。到青少年中期,第三阶段的道德判断逐渐占据优势,同时也出现了第四阶段的道德判断,即“维护权威和秩序的道德观”。青少年晚期,处于第四阶段的人数明显増加,对社会责任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持等在道德判断中所占的比例也更多。
(4)人际交往包括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父母关系等多个方面多有了较大的发展。
3.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其小学入学适应有何特殊意义?
【答案】社会性是个体的内容与结果,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情感、性格等心理特征,同时社会性又是人在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其小学入学适应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使幼儿对自我有了初步的认识,形成了初步的自我定位,对自我的形象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利于他们适应集体生活,学习社会生活规则。
(2)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使他们懂得基本生活规范,道德认知也逐步发展,这使得他们在入小学后能有能力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3)当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幼儿能建立起性别认同,表现出对男、女生交往的不同倾向,这也能够帮助他们很好地适应新的集体生活。
(4)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使他们能更好的处理自己与老师、同伴的关系,学会基本的社会生存技能。
(5)幼儿期社会性发展好坏,对其入学以后的学习、交往影响很大。如研宄表明: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将导致以后入学适应困难。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在入学后比其他儿童更易出现退学或逃学、孤僻、退缩、冷漠、压抑等心理问题。
4.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研究一:有人探讨了不同亲缘关系成员在不同养育环境下智力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如下表。
不同水平亲缘关系的亲属之间智力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
研究二:研究者测查了5岁的非裔美国儿童和白人儿童的智商,对每个儿童家庭的社会地位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对这些社会经济变量间的差异与不同种族儿童智商的差异是否有关进行了评估,结果如下表。
非裔美国儿童和白人儿童智力分数的差异
(1)研究一应用的研究方法或技术是什么?
(2)从研究一和研究二分别能得出哪些结论?
(3)结合研究一和研究二,说明在考察遗传与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问题时,研究设计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1)研究一应用了相关研究方法。具体而言,使用了家族与血缘关系的研究手段(或双生子研究)。通过对不同遗传和环境的个体之间相关系数的计算,可以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得出遗传和环境对智力的各自的影响。
(2)从研究一得出的结论:①智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亲缘关系越密切,智力的相关程度越;②智力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亲缘关系相同,相同家庭中的成员之间智商的相关系数高于不同高)
;③智力既受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从研究二得出家庭中的成员之间智商的相关系数)
的结论:非裔美国儿童和白人儿童在智商上的差异并非种族差异造成,主要由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如经济收入、家庭环境等)引起。
(3)在考察遗传与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时,研究设计应注意严格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如要探讨遗传因素的作用,血缘关系研究是比较有效的途径。同卵双生子之间智力上的相似性,可归结为遗传的作用;智力上的差异性,可以归因于环境因素。如果要探讨环境因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研究设计必须控制遗传因素。考察智力的种族差异,也必须控制一系列的环境因素,才能得出信服的结论。此外,必须对环境因素变量进行清楚的界定和操作。
5. 请谈谈你对“中年危机”的看法。
【答案】中年危机,即成年中期个体所经历的身心疲惫、主观感受痛苦的状态。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年人经历着身心、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面临更多的压力,这些变化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调整,易出现中年危机。
(1)中年期的身心变化
①生理的变化。人到中年最明显的特征是生理变化,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精力、体能都不如以前,容易感到疲劳,过去很少出现的健康方面的小毛病频频光顾。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中年后期都会经历更年期,这些变化使中年人不得不用较多的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健康,而且引起一系列心理变化。
②心理的变化。中年人面对因身体功能减退而产生的心理不适,因社会地位的演变及家庭角色的转换产生的心理不适,同时他们也存在着事业与家庭、是保持独立个性还是随波逐流等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