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3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斯宾诺莎的至善
【答案】斯宾诺莎的至善是指哲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高的幸福。至善就是一经发现和获得之后,便可以使人连续地永远享受到的快乐。斯宾诺莎认为世俗的幸福分为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三类。世俗人所追逐的名誉、肉欲等,不仅不能救济人和保持生命,反而有害。他把世俗的幸福和真正的幸福对立起来,认为世俗的幸福是恶,真正的幸福为善,最高的善为至善。他的至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善,至善是只要一经获得,一切具有这种品格的其他个人就都可以共同享受的东西。斯宾诺莎说这种品格就是认识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的一致性。
2. 康德的自在之物
【答案】康德的“自在之物”是贯穿于整个康德哲学的基本概念。自在之物的内涵是:①客观存在着的物。它作为我们感觉经验的来源,是存在于我们以外的物:②超感性的理念它作为理性的先验理念,是我们永远追求而又不能认识的思维存在体。他认为先验理念是现象背后的本质、总原因和总根据。它不是时空中的对象,因而不能被认识。它是存在于思想中的纯粹观念。先验理念有上帝、世界、灵魂三个; ③伦理学中的理想目标。它作为实践理性的主体,在实践上力图实现而又一直不能实现的理想目标,即对人的道德行为做出规定的先天准则。这就是最高的、无条件的至善,是幸福与道德的统一。
3. 第一实体
【答案】第一实体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概念,它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范畴篇》中,他认为实体是既不表述也不依赖于一个主体的东西。在《范畴篇》中,他认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第一实体是一切所是的东西的最基本的载体。在《形而上学》中,他认为“这一个”是第一实体,“这一个”表示“是者”指称的个别事物的存在。在《形而上学》中的Z , H两卷,他又认为个别事物由形式和质料构成,形式先于质料。因此他提出形式是第一实体,认为第一实体是“其所是”,又称“本质”。他在第一实体问题上的不一致对后世的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元素
【答案】“元素”本意是“字母”,是自然哲学家用来表示性质的不可分性时所运用的概念。元素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的最小单元,即性质的不可分性。这种不可分性不是数学的不可分,而
是物理的不可分。元素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因而不同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目。
二、论述题
5. 评述黑格尔的具体概念。
【答案】具体概念是指在自身中包含了丰富的特殊事物的共相。黑格尔认为具体概念的“具体”是指联系的必然性和差别的内在发生。
(1)具体概念的多样性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具体概念是“不同规定的统一”,具体概念内部包含着互相矛后又互相联系的环节。每一件事物、每一个概念,在本质上都是互相有区别的环节的统一,这些环节构成了它们的内部矛盾,形成多样性有机联系的整体,由十具体概念内部体现着这种特殊的和个别的普遍性,因而它是“不同规定的统一”。
(2)具体概念的三环节
黑格尔认为,具体概念是包含特殊性的普遍。具体概念包含三个环节:普遍性、特殊性、个体性。三者既互相区别,又结合为一个整体。普遍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是特殊性的灵魂; 特殊性是同一中的多样性,是普遍性的外部表现。具体概念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3)具体概念的发展过程黑格尔在《逻辑学》中研究了概念的具体性,书中阐述和说明了是关于具体概念的各个环节的逻辑规定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以及有机统一起来的。他认为,具体概念自身所包含的各个规定性和环节自我展开的过程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随着逻辑概念的发展,愈在后的概念,它所包含的规定性和环节愈多,内涵愈丰富和具体; 愈在前的概念,就愈抽象。
黑格尔关于具体概念的思想,是对他的绝对理念自身从“自在~自为~自在自为”的发展过程的描述。
6. 试论康德的先验统觉。
【答案】(1)概述
①“先验统觉”是把概念和直观结合为知识的能力。他认为,“先验统觉”是一个能动的思维主体;
②统觉不同于直观,因为直观是接受性的,“先验统觉”是自发的活动,其功能是把被给予的表象杂多连接在同一个自我意识中,使它们能被结合为判断;
③“先验统觉”具有“我思”的形式,因此它只属于知性的功能。“我思”伴随着我的一切表象而起作用,并以综合作为它的主要功能。它自身先于范畴,并且是范畴的源泉。
(2)功能
①主观方面
“先验统觉”通过把观念的杂多先天地结合在一个意识里,构成了杂多意识的统一,从而有了意识的统一,这种统一构成了认识的主观方面;
②客观方面
“先验统觉”通过运用知性的先天纯形式把杂多表象统一在一个概念里,使其具有科学认识所需的普遍必然性,从而构成了认识对象的统一,这种统一构成了认识的客观力一面。
③主客观的统一
他认为自我意识的统一是先天的,是我们拥有关于统一的自然界的知识的必要条件。认识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由于“先验统觉”的作用统一在同一个意识里。先验统觉自身小能被规定,它使知觉的综合达到统一性,使认识成为可能。他把统觉原理称为“在人类知识中最高的原理。
(3)具体分析
①康德认为科学知识所必须具有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来源于先天的理智。知识是感性的杂多与知性的先天概念的结合。这种结合的必然可能性根据就是“先验统觉”。这种知识所需要的综合的能力必然要有一个不变的自我为前提。因此,“先验统觉”是一切综合得以可能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②“先验统觉”是认识表象观念里的意识的同一性的前提。意识的同一性,不仅是我们在认识对象时所必需的条件,还是一切直观之所以成为对象的条件。没有意识的同一性,杂多就不能结合在一个意识里,就不可能有知识。所以,知性的可能性依赖于意识的同一性。
③“先验统觉”通过把头脑中先天固有的认识形式主动加在所要认识的表象上,把秩序和规则带入现象,使其成为经验的对象。没有“先验统觉”,感觉材料就是杂乱无章的,就不可能产生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
④他认为感性认识就是先天直观形式与后天的感觉经验材料相结合的产物。感觉经验虽是我们认识的基础,但它是消极的、无普遍必然性,要构成感性认识,必须用先天感性直观形式对感性质料进行整理。我们对感性杂多进行综合统一,就必须依赖于“先验统觉”,否则就不能将其构成一个统一的意识。
⑤他认为知性通过概念和判断将感性的杂多综合统一成为知识,知性能将感性的杂多综合统一构成知识在于范畴。由于范畴把人类先天的认识形式所具有的普遍必然性带给了感性杂多,我们的知识才具有普遍必然性。意识的综合统一性就构成了一切知识的客观性的条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