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858西方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性行为
【答案】人性行为是指出自人特有的理智和意志属性、完全由理性支配的行为。托马斯认为人的行为分为“人性”和“人的行为”。其中人的行为是由理性意欲与动物意欲共同支配的行为,出自人的本质。完全的“人性”是理智与意志相统一的行为,其中理智用来思考某一行为是否应该实施,而意志则决定行为实施的手段和方式。
2. 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
【答案】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的自然条件; 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是指一定数量、质量、密度的人口,此二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3. 造物主
【答案】造物主是柏拉图著作《蒂迈欧篇》中的神圣工匠。该工匠创造了低级的众神、宇宙的灵魂及人类灵魂的不朽部分,而低级的众神又创造出一切物理事物。当造物主创造时,它以形式为其模型,并且在己存在的物质质料的基础上工作,它还必须遵从万物的必然性,以理想地完成其工作。不同于基督教的上帝从虚无中产生万物,造物主是赋予已经存在的质料以现实的形式。
4. 莱布尼茨的单子
【答案】莱布尼茨的单子是指实在的终极要素,它是简单的,不可分割且互不影响的,也是自足的,是自然界的真正原子,没有部分、广延或形状。莱布尼茨将单子等同于知觉和欲望,根据单子的知觉内容将单子分为三个等级:①只有知觉和欲望的基本性质,没有自我意识; ②动物的灵魂,它具有比较明晰的知觉,并有记忆相伴随; ③完全有自我意识的精神或“理性的心灵”。在任何单子的知觉状态内,都表现该单子与其他单子的关系。虽然它们的每一个都是自身封闭的,它们之间却有上帝预先确定的完全和谐的关系。
二、简答题
5. 简述亚里士多德对时间概念的分析。
【答案】(1)定义
他认为时间是“依先后而定的运动的数目。”“依先后而定”指均匀计数的方式。“运动的数目”指按此方式衡量运动所得到的一个个数目,即“现在”的系列。
(2)特性
时间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时间的间断性表现在“现在”的前后之分,连续性表现为“现在”的均匀延续。他认为“现在”是能被计数的先后数目,现在作为存在是同一的,但又不是同一的,因为现在在计数过程中有先后之分。
(3)意义
他第一次把时间的单元分析为“现在”,把时间看作是由“现在”所构成的连续的系列。他的时间观,比较完美地解释了时间的均匀流动性,前后不可逆性,可分割的间断性和不停驻的连续性等特点,对西方人的时间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6. 简述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答案】(1)实体观的理论前提
黑格尔认为“实体性中是既包含着共相或认识本身的直接性,也包含着存在或认识对象的直接性。”如果把自我作为辩证运动的主体,会引起“朴素意识的抗议”。他认为辩证法存在于整个绝对理念的运动之中,而不仅是自我意识的活动,它也是事物本身的客观运动,主观辩证法只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2)“实体即主体”的提出
黑格尔结合了实体概念(用以表示客观对象)与主体概念(用以表示主观意识),得出“实体即主体”的论断。他说:“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理解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主体。”他用这个命题把主体和客体统一起来,并确立绝对精神为自己哲学体系的主题。
(3)实体观的发展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斯宾诺莎实体与费希特自我意识的统一。
①对斯宾诺莎的实体观的继承和发展
a. 黑格尔接受斯宾诺莎的实体观,认为实体不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相反,人的意识在实体之中;
b. 与斯宾诺莎的实体观不同的是,黑格尔是绝对唯心论者,认为精神实体才是唯一的实体,所以,他称宇宙实体为绝对精神,认为实体的精神性使之成为主体,主体的客观性或存在性使之成为实体;
c. 根据斯宾诺莎的实体观,他克服了康德将主观与客观分离的观点,肯定了主体与实体的同一,反对康德把主体只看作自我意识的活动而不是实体的观点。
②对费希特的实体观的继承和发展
a. 黑格尔接受费希特的自我,认为实体是辩证运动的主体,其特征是能动性,它自己设定自
身,并在克服矛盾对立面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实现和完善自身。只有经历了辩证发展的全过程,把所有环节都包含于自身,实体才是全面和绝对的;
b. 黑格尔肯定实体是运动变化的主体,而不是永恒不变的。他的实体不是现成的、被给予的存在。
7. 简要论述托马斯·阿奎纳对于实体的观点。
【答案】托马斯说,“实体就是一个不应寓于基质中的东西。因此必须把实体理解为:具有一种不应在他物之中的本质性的东西。”
(1)根据存在同本质、形式和质料的关系,托马斯·阿奎纳将实体分成三类:
①实体是上帝,上帝是最高的实体。
上帝是存在的自因,也是自有的存在者。上帝是存在与本质的统一,也是存在与存在者的统
一。上帝的本质就是他的存在。
②实体是精神实体,精神实体是无形实体。
精神实体有存在与本质之分,因为精神实体的存在并不是自身固有的,而是获得的,获取的能力会受自身本质的制约。精神实体的本质是固有的潜能,它决定精神实体从上帝那里接受何种现实。精神实体只有存在与本质之分,没有形式和质料之分。
③实体是物质实体,物质实体既有存在与本质之分,也有形式和质料之分。
物质实体既要受到本质对存在的限制,又要受到质料对形式的限制。托马斯·阿奎纳把前一种限制归纳为“来自上面的限制”,把后一种归纳为“来自下面的限制”。
(2)根据存在与本质、形式同质料的关系,托马斯将实体分为由上至下的三个等级:
①上帝是最高实体,因其没有存在与本质的之分。
②精神实体只有存在与本质之分,而无形式和质料之分,故其居于上帝与物质实体之间。 ③物质实体既有存在与本质之分,又有形式和质料之分,故物质实体是最低的实体。
8. 简述皮罗主义的基本要点。
【答案】皮罗主义的基本要点包括以下两点:
(1)悬搁皮罗认为,万物一致而不可分别,即事物都是同样的,是没有差别的、不可测定和不可判别的。所以我们的感觉和意见都不能告诉我们真理或错误。因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悬搁”即中止,既不肯定又不否定。因此我们应该无意见、不介入、不动摇,对任何一个东西都说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同为是和非,又不同为是和非。真正采取这种态度的结果首先是沉默,然后是没有任何烦恼。
(2)怀疑论
皮罗主义认为,哲学的目的是获得安宁,而安宁由悬而不决、不作判断而来。如同当时的其他哲学派别一样,怀疑论的最终目的也是寻求幸福,也是要达到不动心或宁静的心境。恩披里柯指出,怀疑论的起因是希望获得安宁。而对各种相互矛盾的事物做出判断,必然会引起争论,使心灵不得安宁。无论什么样的判断,都会引起困惑,只有悬搁判断,才能避免争论和困惑。“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