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二战前后,各资本主义因家普遍存在各种社会政治问题,以及一 大批殖民地国家独立后的发展进程,使各国内部充满了动荡的因子,也波及到 整个世界的稳定,这就引出了一些令统治精英们和政治学家深深为之思考的问 题:什么样的权力维护万式最为有效?人们内心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态度是一种 什么样的构架?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正是适应这种现实的需要,由西方行为主 义政治学派在50年代后期明确提出的。一般地认为,政治杜会化是公民获得其 对政治世界的认识的过程,是一代人将其政治标准和信仰传给下一代的-种方 式,是指一个杜会内政治取向和社会模式的学习、融合、传播和继承的过程。 可见,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的凝聚力量,能把社会成员整合起来井促使他们有 效地共同行动以解决政治体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然而,从目前学术界的现状 来看,缺乏对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这一课题的系统研究。本文试图从社会政 治互动的角度出发,研究政治杜会化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功能。弄 清这一问题,能够使我们对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的意义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 识,这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在现实政治体系的发展进程中重视和实现政治社 会化的价值导向体系的构建。 全文除引言外,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政治社会化理论的历史 考察,指出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与理论主要来自三个万面:法国社会学传统、 德国文化哲学传统和美国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化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对 政治杜会化的价值取向作了如下释义: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是指特定主体在 社会政治互动的辩证过程中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观出来的 基本价值倾向和特定的价值方向。它是由个体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和总体政 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两个基本方面构成的动态有机体系。 第二部分,论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1.主 动性和约制性的辩证统一。个体的行为在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某种价值需要的 有目的活动,而合理需要的目的性设定内在地包含着个体对自身以外的社会客 体为作用对象和行为目标的把握。体现了个体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的主动性 和约制性的矛盾统一。2.适应性和冲突性的辩证统一。个体政治社会化的价 值取向与总体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在社会政治互动中存在着相互协调和冲 突。这种交互作用的发生是通过政治角色担当的方式来实现的。其协调的基础 在于整合影响个体行为倾向的个体政治人格结构中已经内化了的价值现范。行 为模式同角色期望中所包含的现范角色的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冲突性则意味 着社会个体与政治角色的权利义务体系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和斗争性。正是适应 性与冲突性之间形成的张力,推动着政治社会化的发展。3.多样性和一致性的 辩证统一。多样性的存在是由价值取向的主体系统的多样性决定的,还由于其 主体受到差异的政治亚文化的影响,但一定的价值取向总是受制于相应的社会 结构的,社会结构功能上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 的一致性。一致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使政治社会化在历史性和连续性相统一 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和进化。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核心。论文先简要分析了宏观政治体系和社会个体这一 双向互动过程,接着指出,在政治体系和社会个体的协调发展过程中,主要涉 及:社会个体以及在此朕合基础上组成的市民社会对观实的政治体系的确定和 现实的政治体系的发展方向问题,井从扩大参与,现范化的政治整合、政治体 系不断自我变革的要求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发展方向。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正 是作为一个重要中介对这种发展方向的实现提供可能性的支持。然后,论文详 细论述了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的中介作用。首先,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为 社会个体的政治参与提供理性支持,维护和调适个体政治参与的方向、强度和 平衡性,防止“行为夫范”,使之保持与社会政治体系的协调。其次,它反映了 政治结构与社会文化的互动,构成了指导和约束个体政治行为的规范系统,为 政治系统的政治整合和规范运行提供了前提条件。最后,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 向通过政治认同或不认同的方式对政治体系的维持或改变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部分是全文的结论。基于前面的分析,论文认为,要构建一个成熟的 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导向体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设完善的规范运作 的市场经济,为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导向体系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形 成良好的社会约柬机制。这包括:确立基准道德砚范和以洼律为约束机制。第 三,强化主体的政治认同。 本文的新意在于:笔者从社会政治主动的视角描述了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 向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指出,政治社会化的价值驭向是宏观政治体 系和社会个体协调发展的重要中介。 “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涉及各I刁学科的课题。由于 学力所限,文中的疏漏和不足在所难兔,恳请各位师长和学界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