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880比较文学基础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据劳拉·穆尔维的说法,在这个“按性别不均的结构组织起来的世界,观看的快感分裂为积极的/男性的和被动的/女性的”。视觉快感因此有两个方面,分别是与的快感。

【答案】主体; 客体

【解析】在《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题为“女性作为图像,男性作为看的承担者”的一节中,穆尔维间接地陈述了她的结构原则:“在一个由性的不平等安排的世界中,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借助于弗洛伊德《本能及其变迁》一文中的术语,穆尔维在主体(观众/主角)和客体(叙事电影/图像)之间建立了一种二元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主体被联系到主动的/男性的位置,客体则被联系到被动的/女性的位置。

2. 精神分析学的文学和艺术批评,其理论基石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_______创立的精神分析学。

【答案】弗洛伊德

【解析】精神分析学说又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作品充分体现了现代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学在文学方面的影响,此外,还有表现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流派,甚至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文学也同样受精神分析学的影响。

3. 在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基础上,台湾学者提出了比较文学的另一类型:_______。

【答案】阐发研究

【解析】阐发研究作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之外的第三种比较研究的类型,是由台湾学者首先提出的研究类型。他们将“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之研究”称为“阐发研究”。阐发研究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主要分为四种方式:作品阐发、理论阐发、科技阐发和综合阐发。

二、简答题

4. 左拉的“实验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

【答案】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家和创作实践者,他的“实验小说”反映了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主要可以归纳为:

(1)艺术作品是通过艺术家的气质所看到的的自然

在科学思想的影响下,左拉认为,在文学方面自然主义是回到自然和人,是指作者直接观察、精确解剖存在物,如实地感受和描写它,“描写最不足道的普通人物和事件。”并对客观世界以原样加以分析。

(2)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写作

作家要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写作,写真实,写真实的自然,写真实的普违人和事物。为了实现实验科学的精准和真实,“自然主义不再插手现实于对现实的增、删”也不服从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的需要,不需要想象; 只需要像科学家那样认真地观察,像摄像师那样机械地记录。

(3)现实主义应该是很薄的透明的屏幕

在左拉看来,现实主义是一层很薄的透明的屏幕,但这并不意味着书中的人物事件会如同镜子中所看到的人物和事件一样。书是人写的,人是有个性的,有其自身的先天素质。人们在作品中看到的现实只是通过艺术家的气质所看到的。艺术家的气质和其所信奉的创作理论就具有现实主义屏幕的性能。

(4)心理从属于生理

心理学应该是生理学中的一章,应该把性格的分析纳入气质的分析。作为泰纳的门徒,左拉相信心理是从属于生理的,人是由各种器官构成的生理主体,他每时每刻都在环境中生活,经受磨练并受其影响,各种器官都对心灵产生作用。左拉的“实验小说”如同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在某一个故事中安排若干人物的活动,显示科学决定论的规律,做一个“自然界的检察官”,为人物命运和行动寻找生理学和遗传学的原因。

(5)小说家应该是人的欲望的审问官

如果说实验者是自然界的审问官,那么自然主义小说家应该是“人和人的情欲的审问官”,这是因为人生命中的每一行动都是他的肉欲所驱使的。但将写小说比作“实验”是不妥当的,因为主题的确立,试验的进行以及结果,无一不是作家头脑中的产物,是主观的想象,而不是客观的物质变化和机械反应。总之,左拉对人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的忽视,必然导致其创作原则与文学规律的背离,而其自身创作的发展也反面说明了其创作原则的极端和偏颇。过于拘泥与细节真实的自然主义创作失去了反映社会的典型性、深刻性和广泛性,充满了宿命论思想和悲观色彩。

5. 在比较文学诞生以前,欧洲历史上表现出哪些比较文学的意识?

【答案】在比较文学诞生以前,欧洲历史上表现出的比较文学意识主要有:

(1)甲一在古罗马时期,由于古罗马文学(古拉丁语)有意借鉴和模仿古希腊文学(古希腊语),如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对荷马史诗的模仿,占罗马作家或理论家自然经常比较两个时代、民族和语言等在文学上的异同。

(2)进入中世纪以后,由于共同的宗教信仰(基督教)和共同的语言(拉丁语),欧洲各民族几乎形成了一个文化共同体; 中世纪后期,随着神权体系的松动、尘世兴趣和民族意识的增强,

各民族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逐渐受到重视。

(3)到了中世纪晚期和近代,遍及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用“人文主义”把欧洲的知识阶层和作家联合起来,他们一方面积极吸收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精华,一方面试图挖掘和“复兴”古代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

(4)18世纪兴盛于法国的启蒙运动使欧洲各民族之问的接触更加活跃。当时,法国是思想文化的中心,各国纷纷向法国学习,英国和德国也因其优秀的思想文化成就开始受到法国人的瞩目。欧洲范围内的思想和文学的超国界说和“文艺的共和国”的观念随之出现。

(5)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热”,当时,伏尔泰接触到经马若瑟删节并译成法文的元杂剧《赵氏孤儿》,把它跟欧洲的同类剧作进行了比较,并改编和创作了《中国孤儿》一剧,影响很大。

(6)在稍后于伏尔泰时代的德国,比较文学的意识也开始萌生,莱辛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虽然莱辛尚不具备比较文学的自觉的学科意识,但他在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总之,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民族交流频繁,比较的意识己经萌芽,零散的比较批评或研究也时有发生,但总的看来,它们经常仅仅出于一种好奇或一种品评高下的爱好。比较文学的诞生还有待于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6. 与小说人物语言相比,戏剧人物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案】与小说人物语言相比,戏剧人物语言是表演的基础和于段,在戏剧叙事和抒情中承担着剧情、推进戏剧冲突、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任务,人物语言要富有动作性、个性化和富于潜台词。

(1)戏剧人物语言的动作性

动作性指人物的对话、独白一方面与人物的姿态、手势、表情、形体动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对他人具有影响力和冲击力,既推动剧情的进展,又表现人物的思想、意志、欲望、激情。

戏剧的基础是矛盾、冲突,在戏剧情节中矛盾无处不在,冲突的形式和表现是依靠人物的行动进行。台词是人物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冲突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语言能够让观众听清楚、听明白,是否赋予语言丰富的色彩和内涵,与是能否塑造好人物角色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戏剧中语言的艺术处理必须做到台词的表达准确,理解深刻,使人物的台词真正被观众喜欢。

(2)戏剧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个性化指人物的对话、独白既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经历、职业、社会地位、文化教养、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又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个性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话表现什么人的性格。

如何塑造个性化的人物性格,台词的处理非常重要。塑造人物的年龄职业、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语言处理,是直接关系到角色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剧本中的人物语言,不是客观抽象或是概念化的,而是具体的、富有多色彩个性化的。所以,在处理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