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893文物综合基础[专业硕士]之文物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893文物综合基础[专业硕士]之文物学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893文物综合基础[专业硕士]之文物学考研核心题库(二) .. 10
2018年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893文物综合基础[专业硕士]之文物学考研核心题库(三) .. 20
2018年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893文物综合基础[专业硕士]之文物学考研核心题库(四) .. 28
2018年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893文物综合基础[专业硕士]之文物学考研核心题库(五) .. 37
一、名词解释
1. 镇墓兽
【答案】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有兽面、人面、鹿角,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从考古发现的情况考察,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镇墓兽的制作,早则为木、骨质、陶质极少,以后主要为陶质和唐三彩,金属和石制品极为少见。
2. 青瓷
【答案】青瓷是在瓷器坯体上施以青色釉的成熟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还原,呈现青绿色或青黄色而得名。由于铁元素作为青色釉的着色剂较为容易得到,且是在还原焰气氛中烧成,工艺原始,所以早期瓷器一般为青瓷。我国从商周时代起就出现原始青瓷,到东汉晚期己能烧造出成熟的青瓷,此后不断发展进步。唐代的越窑、宋代的耀州窑、汝窑、哥窑、官窑及龙泉窑,都是著名的烧造青瓷器的窑场。
3. 司母戊鼎
【答案】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司母戊”而得名。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周四边及足上部饰有兽面纹。双耳、外侧则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用陶范铸做,鼎体混铸。司母戊鼎是目前己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钵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也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
4. 炳灵寺石窟
【答案】炳灵寺石窟是中国十六国时期至明代佛教石窟寺,唐称灵岩寺,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40公里刘家峡水库的大寺沟西岸。窟群有上寺、下寺和上、下二寺之间的洞沟三部分组成。据有关文献和现存实物分析,它于十六国时期的西秦开凿,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各代都有续凿或修缮,其中以唐代开窟造像最多,明代以后,逐渐萧条和湮没。炳灵寺石窟中的各代造像,绝大部分为石雕,少数为泥塑和石胎泥塑,每个窟完内,除造像外,均绘壁画。现存195个窟完,其中以下寺的窟完数量为最多,编号183个,现存共776尊大小造像,其中82尊泥塑和石胎泥塑,残留约900余平方米的壁画。
5. 庞贝遗址
【答案】庞贝遗址是罗马的一座古城遗址,约建于公元前7世纪,距维苏威火山10公里。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爆发,庞贝被湮没。庞贝城于1748年开始发掘,城址略呈长方形,有城墙环绕,四面设置城门,城内大街纵横交错,街坊布局有如棋盘。由于被火山灰掩埋,街道房屋保存比较完整,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6. 铅釉软陶
【答案】铅釉软陶是指西汉武帝时期出现的一种表面有铅釉的陶器。铅釉陶以粘土作胎,铅釉以铅的化合物作为基本助熔剂,大约在700摄氏度左右即开始熔融,温度较低,属于低温釉陶。它的主要呈色剂是铜和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铅釉陶在东汉时期极为盛行,但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汉代铅釉陶器都是明器,无实用器,这可能是因为烧成温度低,器体不坚固及铅釉对人体有害不宜做实用器的缘故。
7. 越窑
【答案】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南方青瓷窑,分布于浙江省余姚县上林湖一带,因其地古代属越州而得名。它开创于东汉,唐、五代时得到蓬勃发展。唐代中国瓷业生产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越窑是“南青”的代表。陆羽《茶经》称其产品“类冰”、“类玉”,列于诸窑之首。其唐末、五代之际产品被称为“秘色瓷”,并成为贡品。越窑瓷器在唐宋时期不但畅销国内,还大量运销到国外,除日本及东南亚外,还远销到西亚、东、北非洲各地。它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8. 兔毫盏
【答案】兔毫盏是指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乡的建阳窑所生产的黑釉器建盏,建盏即“兔毫盏”,供宋代宫廷及统治阶级的上层士大夫“斗茶”,因此它又因“供御”而负盛名。它璨亮的黑釉表面“流淌”着细如兔毫的条纹。其成因是胎中的氧化铁高达9%,高温时部分铁质融于釉中,但在烧造的过程中釉有气泡,气泡又将铁带到表面。当温度达到1300℃时,釉就开始流动,同时又携带部分铁质流成条纹,待冷却时便析出赤铁矿的小晶体,由此形成“流淌”的条纹。
9. 汉丝织品
【答案】汉丝织品是汉代的中国种桑养蚕、螺丝织帛而成的织品,在我国多处墓中具有出土。出土的丝织品按织物组织分为:平纹组织,纤细、稀疏方孔、轻盈的平纹丝织物:纱、绢(纱之更轻薄者)、缣(细绢也)、縠(有皱纹的纱)。绞经组织,质地轻薄透亮,经纱互相绞缠后呈椒孔的丝织物:罗,分为素罗和花罗,其中花罗是在绞经罗纹地上显花纹效果者。斜纹组织,显花的绮、锦和绒圈锦。绮有经畦纹显花、阶梯纹显花和变形斜纹组织显花三种。锦是以彩色丝线织出斜纹重轻的高级提花织物,可又分两色锦、色色锦和多色锦等,它代表了汉代丝织技术的最高水平。
10.燕下都
【答案】燕下都是指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东南。从历年出土的兵器
铭文看,该城的繁荣时期主要在燕昭王(公元前311年~279年)。公元前222年,秦灭燕,下都废弃。1930年,以马衡为首的燕下都考古团开始对老姆台进行了发掘。古城平面呈方形,城市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城是燕下都的主体,和西城都略呈方形。宫殿建筑以武阳台为中心,武阳台以北,依次有望景台、张公台、老姆台诸夯土台基,是其主要的宫殿区。在东城的西北隅有两个公共墓区。宫殿区周围出土大量陶制泄水管道和瓦当、筒瓦、板瓦、陶井圈等。城内有制铁、兵器、骨器作坊遗址,居民区有制铁、兵器、铸钱、烧陶作坊遗址。
二、简答题
11.陶瓷砖瓦类文物常用的黏合剂和加固剂有哪些?
【答案】陶瓷砖瓦类文物常用的黏合剂和加固剂主要有:
(1)环氧树脂戮接剂
环氧树脂豁接剂豁着力强、收缩力低、内聚力大。操作性能良好、稳定性高,能保持文物原貌,黏合后基本看不出痕迹。
(2)硝酸纤维素黏合剂
硝酸纤维素黏合剂稳定性好、茹结效果好、相容性好。可逆性好,固化后仍可用丙酮溶解,且分子中含有硝基而具有抗菌能力。
(3)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豁合剂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黏合剂无色透明,具有橡胶的柔软性和弹性。化学稳定性好、具有很高的黏合性能,机械性能好、具有耐洗涤性、耐干洗,有良好的操作性能。
(4)聚醋酸乙烯脂陶瓷类文物加固剂
聚醋酸乙烯脂陶瓷类文物加固剂豁合力强、黏合强度高,耐老化、耐气候性质极为稳定,与填料、增塑剂相溶性好。可以自由调节瓢度,且有良好的旱期豁合强度。
(5)改性硅溶胶加固剂
改性硅溶胶加固剂分散性好、渗透性强、结合强度高,耐老化,化学稳定性好,耐水性、耐酸碱性好,用它处理的陶器耐水性大大提高。
12.陶瓷砖瓦类文物豁结剂的基本要求。
【答案】陶瓷砖瓦类文物豁结剂的基本要求包括:
(1)必须能保持文物原貌,即豁结前与茹结后从文物外貌来看基本一致。
(2)用于陶瓷砖瓦类文物的豁结剂,必须具备易流动性。
(3)茹结剂还必须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即豁结好的陶瓷砖瓦类文物能长时间稳定、不氧化、不吸潮、不软化、不变色、熟结俑度不改变、不变形。
(4)陶瓷砖瓦类文物的黏结剂要黏着力强,对陶瓷砖瓦碎片有很好的豁结力,并能保持戮力长期不变。
(5)茹结剂应具有可逆性,一旦出现新的、更好的材料,可以容易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