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13土地资源学与土地利用规划学之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答案】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指投资主体明确、独立核算、按照一定的程序独立运行,对未利用土地、废弃地或己利用土地实施开发整理的投资项目。
2. 地和地价理论
【答案】地租地价理论是非常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也是土地利用的最基本原理之一。自然状态的土地虽然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并存在价格。而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的过程。土地之所以能够为人类提供产品和服务,是因为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效用。
3. 台湾地区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台湾地区将土地利用规划称作土地使用计划。台湾日前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四个层次、两大板块构成。四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是台湾地区综合开发计划; 第二层次是区域计划; 第三层次是都会区发展计划、县(市)综合发展计划与国家公园计划:第四层次是都市计划与非都市土地使用编定。
4. 土地利用战略
【答案】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全局性、根本性的谋划。土地利用战略要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对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关系调整,做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安排,提出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部署和战略措施。土地利用战略也是多层次多部门的,它们可以划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部门性的。它们将成为各级、各类土地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组成部分。土地利用战略既要以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又要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5. 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规则是在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各区的土地用途的基础上土地使用和用途变更做出的限制、许可或限制性许可的条款,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包括农地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林地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城镇建设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乡村建设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工矿建设用地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专用
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6. 日本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日本土地利用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制定国土利用计划; 制定土地利用基本计划:管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的限制; 全国土地交易申报劝告制度; 关于闲置土地的措施等。日本的土地利用计划体系包括国土综合开发计划、国土利用计划、土地利用基本计划和部门土地利用计划几大类。
7. 土地用途管制目标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就是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违法占用,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 限制不合理利用土地的行为,克服土地利用的负外部效应,提高土地利用率;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地力枯竭,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 土地开发
【答案】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的活动。土地开发包括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垦和利用,以扩大土地利用范围,也包括对已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经营程度。
二、简答题
9. 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方式都有哪些?
【答案】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无公众参与形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土地规划仅仅是由土地规划部门根据各部门的用地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采取指标分解的方法确定规划目标,机械地沿袭计划经济下的模式,过于教条而针对性差。
(2)传统式公众参与形式
传统的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在规划草案确定后,增加了公众咨询这个步骤,而达到最后的方案。虽然在草案确定后,增加了公众咨询步骤,对涉及的不同单位征询其对草案的意见,协调不同单位的用地矛盾,特别注重了对环保部门的意见,对于促进土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3)半公开式公众参与形式
半公开式公众参与规划编制过程,相比传统的公众参与过程,在规划制定与草案形成之间增加了公众参与协商这一程序。这个过程中的公众覆盖面有了扩展,通过选择相应层次的公众参与规划草案的形成,有利于增加规划草案的科学性。
(4)公开式公众参与形式
公开式公众参与规划编制的程序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土地规划编制部门的职能发生了变化,不需要它们制定规划,而是起一个沟通协调的作用,将相关公众组织到一起确定规划的目标。
10.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监测和实施评价制度
【答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运行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系统的“信息”运行过程,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供既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种种信息。在这个信息运行过程中,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劣成败相关的信息是通过评价这一手段发现的,也是通过这一手段反馈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者和决策者那里。
11.水库坝址的选择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答案】水库坝址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1)库址地形
库址要“肚大口小底平”。肚大是指库区内地形宽广,可以多蓄水,效益犬,口小是指建坝最短,工程量最小,省工省料。
(2)库址水源
坝址以上要有足够的集水面积,使水库能拦蓄所需要的水量,对库区的泥沙情况也应进行调查,以估计水库的淤积。溢洪道最好修在河道一侧基础岩石较坚实的马鞍形的山坳上,输水洞应选在基础较好,洞线较短的完整岩石部位上,总之,要注意既经济又安全。
(3)地质条件
坝址的地质条件要好。坝基和两岸边坡如有较完整的岩石或渗水性小的坚实地层,都应进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以免基础不稳固而漏水或下沉,影响坝体安全。
(4)淹没区
库区的淹没区要小。尽量避免大片的耕地、工厂、古迹、有交通干线和重要的下矿地点,避免大规模地移民。此外,水库的泄洪路线应避开人口稠密的地区、城市重要工矿及交通干线,保证水库下游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建筑材料
坝址处要有足够适用的建筑材料,中小型水库一般以土坝为主,应根据规划中的坝型、坝高、估算的材料量或合乎质量要求的足够的土料、砂石料,应尽量选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并注意施工时的运输是否方便。
12.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经常采用的指标有哪些?
【答案】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通常采用定量分析法、横向分析法、单项分析法,即利用相关的数据资料,采用定量的单项分析指标,通过与相邻或上一级行政区域的相应指标的横向比较分析,评价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高低。常采用下列指标:
(1)土地垦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