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劳动力价值

【答案】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2. 文化

【答案】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用来表达一定历史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也用来说明具体社会、部落、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的特点。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构等。文化是个有机系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统一的整体,其基础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制度文化体现为一定社会的机构和制度,联结着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是社会现象,具有历史连续性。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具有阶级性。文化还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3. 科层制

【答案】科层制又称“官僚体制”。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科层理论是由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韦伯(MaxWeber )博士提出来的。在西方,官僚体制是与同僚体制相对应的一个名词,并非贬义。科层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①职位分类②权力分层③法定资格④委其责任⑤遵纪守法⑤理性关系⑦固定工资它既反映了工业革一命对工商业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法制社会的必然结果。这种以责任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核心的理性组织的权威性对提高行政组织的工作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简答题

4. 教育信息公开的背景和意义有哪些?

【答案】教育信息公开,是指教育部门(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也包括相关政府机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获取、利用、传播、保存和负责处置的信息,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内容,都应该向社会公开。

(1)教育信息公开的背景

①信息公开是世界行政改革的卞要趋势之一;

②信息公开是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入世为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契机;

④社会危机加速了信息公开的进程;

⑤教育信息不透明问题严重。

(2)教育信息公开的意义

①教育信息公开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因素、社会分层因素、政策因素等,而教育信息的不透明则进一步加剧了教育不公平,尤其是在学校招生与学生入学这个环节中,由于招生程序、招生规则,以及招生过程的不透明,给一些人提供了暗箱操作的机会。教育信息公开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暗箱操作,促进教育公平。

②教育信息公开有利于保障学生安全

在实践当中,由于信息没有及时地公开,而使学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事件时有发生。教育信息的公开有利于各方面及时掌握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变措施,防止学生受害。

③教育信息公开有利于遏制教育腐败

教育腐败的成囚非常复杂,但其中有两条非常重要的原囚:一是权力高度集中,缺少制衡机制; 二是权力的行使缺少透明度,容易搞暗箱操作或权钱交易。因此,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一是要形成权力行使的合理制衡机制,避免掌握权力的人滥用权力; 二是改变权力行使的方式,使其过程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而实行社会监督的前提则是信息的彻底公开。

④教育信息公开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

我国一方面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教育资源的极度浪费,资源浪费与资源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办学效益的充分发挥。教育经费的使用由于缺乏透明度,失去了强有力的监督,从而降低了办学效益。

⑤教育信息公开有利于改进教育质量

政府要对整个教育系统进行监控,首先必须拥有足够的信息,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与引导,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信息公开也有利于将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在信息公开的情况下,家长根据自身的教育需求选择不同的学校,促进学校的“优胜劣汰”,从而最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5. 作为社会现象的管理,它所具有的重要职能是什么?

【答案】作为社会现象的管理,它具有两个重要的职能:一个是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另一个是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

在组织和开发生产力方面,管理可以把处于分散状态的生产力诸因素进行合理组合,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就可以达到扩一大再生产的目的。马克思认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祝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

在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马克思把这种管理职能称作“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

他说:“资本家的管理不仅是一种由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产生并属于社会劳动过程的特殊职能,它同时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因而也是由剥削者和他们所剥削的对象之间不可避免的对抗决定的。”

根据马克思关于管理的两种职能的论述,也可以说明管理具有两重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同社会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属性,它具有组织共同劳动、协调生产过程的作用,是超越一切生产关系而存在的。而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同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来决定的。在有阶级的社会里,管理的社会属性的核心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它是有阶级性的。

6. 学校公共关系的对象包括哪些群体?

【答案】学校公共关系的对象可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1)学校内部公众关系管理

内部公众关系的管理也可以称作雇员管理或员工管理。目前我国中小学内部公众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学校行政管理者与教师

a. 沟通内容。包括:学校目标和使命、学校在竞争中的排序和位置、教学改革情况、先进人物及其贡献、教职员工新闻、教职员工生活和福利情况等。

b. 沟通形式。主要有会议沟通、员工发展方案、合理化建议制度、内部出版物、公告、信件等形式。

②学校与学生的下式沟通

学校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和相互关系的改善,意味着学校必须改造目前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完善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机制。其双向沟通的主要形式包括学生会、学生意见调查、学生大会、学生出版物等。

③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a. 语言的使用技巧。包括:叙述时使用人称代词; 正确使用提问方式; 改变语言的表达方式,少用疑问句,正确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

b. 非语言的沟通技巧。包括肢体语言、空间语言和类语言的使用技巧等。

(2)学校外部公众关系管理

学校外部公众主要是指关乎学校生存发展的那些目标公众,包括学生家长、社区、特殊公众、政府、媒体等。

①学校与学生家长

学生家长是学校的首要公众和重要公众。学校必须管理好自己和学生家长的关系,教师在其中至关重要。

a. 教师与家长的协作关系。当前,我国中小学亲师沟通的实践特点是:其一,作为公共关系发起者和经营者的学校和教师,常常担心家长的介入会扰乱学校秩序,干涉教师的权力和责任; 其二,家长有了解学校及孩了成长的渴望,但主动性不够; 其三,体力支持积极,脑力贡献和财力白愿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