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民族大学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答案】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是对教职工的智力、体力劳动能力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发掘、组织和使用,为充分实现学校目标提供可靠的人力保障。
2. 管理现代化
【答案】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3. 教育行政组织
【答案】教育行政组织是指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教育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按其行政主体或者按其所拥有的权限和所管辖的范围,可分为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其主要特征有:①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性质的社会组织,为国家权力所支持; ②教育行政组织具有严密的体系性。
二、简答题
4. 科学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的哪些方面可以应用? 哪些方面不能应用?
【答案】“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以泰勒为代表。此理论产生于对企业的管理,而学校不同于企业,因此,科学管理理论不能全部应用于教育。
(1)科学管理理论可以应用于教育的有如下方面:
①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把这个方面应用在教育管理上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避免管理上的浪费现象,使教育投入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②在上岗前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员工的素质关乎到产品的质量,而教师的素质则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因此,在教师任教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培训,以达到能够胜任教书育人的资格。
③建立岗位标兵制度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为了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可以采用树立模范标兵的方法,并给予经济和精神上的奖励,在教师中间产生竞争意识,同时也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从而推进学校的发展。
(2)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一律标准化方面不可以应用于教育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强调效率、成本、标准,这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管理系统化,提高办学效益,但是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培养的目标是有思想的“人”而不是“商品”,绝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压抑富有创造精神和多变的教育工作与教师的劳动。
总之,由于管理对象不同,对所谓“生产效率”的衡量标准不同,科学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上的应用有别于在企业中的应用,不能全盘挪用。
5. 如何理解学校组织的性质? 根据这种性质你认为对学校组织的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学校组织的性质
学校组织的权力结构是行政、学术二元化结构。各级学校的学术层次越高,二元化的特征越明显。这种特征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术组织的力量,强化民主机制,但也可能导致行政组织与学术组织的矛盾和冲突,可能削弱对必要的制度与纪律的建设。
(2)学校组织建设的原则
①精兵简政,与学校目标、任务相一致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学校组织机构和工作岗位的设置,必须以提高效能和效率为指导思想,坚持因事设岗,组织建设围绕学校目标和任务进行,不设冗员。贯彻这一原则,应该做到:
a. 对校内机构和职位的设置一定要进行科学论证,以追求效能和效率为目标。
b. 打破狭隘的专业分工观念,坚持各岗位人员满工作量,以此确定人员总体编制,以此为基础,倡导工作人员一专多能,最终实现“高效率、高质量、高工资”的组织建设目标
②统一领导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学校工作中,只能有一个指挥中心,每个下属只接受一个直接上级的领导并且对他负责,管理者不可越级指挥。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a. 正确处理校内的党政关系,在中小学落实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确立校长行政指挥中心的地位。
b. 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关系,保证指挥到位。 c. 领导者要敢于授权,善于授权,避免工作中越姐代厄。
③分工协作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学校组织建设中要根据开展业务工作的需要进行专业分工,规模较大的学校要建立专业部门开展专门领域的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但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使各个专业部门和人员分工不分家,彼此互相合作,紧密配合,以组织的内在联系保证上作有系统地进行。贯彻这一原则的时候要注意做到:
a. 依法治校,将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办作关系以制度形式明确加以规定,不留缺口。对完成新设任务的部门,尤其要仔细研究其协作关系。
b. 学校在考虑各部门合理利益的同时,要对片面追求部门利益的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部门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的定期轮换岗位,是削弱这种倾向的手段之一。
④职、责、权相一致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任何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应严格承担起与其职务相一致的责任,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并享有完成职责所必需的权利。贯彻这一原则必须做到:
a. 规范地建立岗位责任制,以文件形式明确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质量要求,确定管理者应向其提供的各种条件,并规定完成或没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所给予的奖励或惩罚。
b. 建立双向监督机制,既监督工作人员尽责情况,也监督领导者保障工作人员合法权利的情况。
⑤建立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管理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为f 保障学校重大决策的科学准确和防止领导干部读职、腐败现象的产生,应尊重教职工参与管理的民主权利,从组织和制度上加以保证。贯彻这一原则时应做到:
a. 实现组织落实,切实建设好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等组织,不仅应使其组织健全,而且应切实落实它们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使其职责制度化和活动规范化。
b. 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应进一步扩大职权并具有相对独立性。
⑥因校制宜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每所学校在设置组织机构和制定制度时,不应千篇一律照搬某种模式,而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自己需要的结构。
6. 试比较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答案】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群体种类。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正式群体指为实现组织目标,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内部的群体。这类组织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有明确的分工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正式群体是建立在组织效率逻辑和成本逻辑基础之上的,按照组织的规程行事的。如工厂中的车间、班组,军队中的班、排,学校中的班级、教研室等。
非正式群体指自发形成的,无固定目标,无成员间的地位及角色关系的群体。非正式群体也有一定相互关系的结构和规范,但是往往没有明文规定,群体成员中会自然涌现出首领,群体成员的行为受群体中自然形成的规范所调节。非正式群体是建立在感情逻辑基础之上的。如趣味相投的朋友、街道或同院的伙伴等等,都属于非正式群体。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往往是同时发生作用、交互影响的。两者相比,在形成特点上具有普遍性、自发性、随意性、选择性等特点。前者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后者具有满足个体需要、保护心理健康、沟通信息、调节平衡等正式关系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在管理过程中中,组织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是相互制约的,因此,管理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热情,不仅要使组织中的正式组织对每个学生都有吸引力,都有满足感; 而且还要善于分析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不强制性地压抑组织成员的需求,引导他们个体的需求、情感和个性合理地释放。一般可以通过组织变革创新、社会角色变换、加强交往指导、组织多样化活动、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开展自我管理、非正式群体正式化等方式,充分发挥正式群体的主导作用和引导各种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使组织的人际关系更趋丰富、协调。
7. 你认为我国当前在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教育督导是指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督导的原则和标准,使用科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