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7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分析
【答案】政策分析是指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选择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简述如下:
(1)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社会现实中的某个(些)问题怎样成为公众在政治上注意的对象? 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如何进入政策议程成为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是什么? 不同的政策问题主要采用哪些分析方法? 建立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建立政策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实现政策方案的目标是什么? 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如何制定的? 怎样对所选择的政策方案优化? 什么利益群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政策方案的制定过程? 政策方案是怎样被正式通过和颁布的? 正式通过的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有效的政策实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在政策实施中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措施? 这些行动措施对政策内容产生了何种影响?
(4)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影响? 由谁去评价政策结果? 政策评价的结果是什么? 政策是继续执行、发展、还是终止?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2. 志愿失灵
【答案】志愿失灵是指第三部门无法有效率地配置公共商品或服务的现象。对于第三部门作为解决社会问题途径的缺陷,莱斯特. 撒拉门从第三部门作为一个志愿部门的角度将其总结为“志愿失灵”。按照该总结,“志愿失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与政府途径相比,单纯依靠第三部门一般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第三部门的这一缺陷实际上在市场失灵部分己经有比较充分的说明。与政府部门相比,第三部门主要依靠自愿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2)与政府途径不同,第三部门中所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在分布上可能具有不平衡性。志愿组织或者捐助者的偏好可能会导致第三部门所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在地域或者人群的分布上具有不平衡性。
(3)第三部门中的志愿组织很可能会受到其捐助者过多的影响,从而将违背民主原则的家长制作风带入其服务过程中。
(4)第三部门可能会山于不能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而制约其服务能力。与缺乏足够资源的支持类似,志愿组织在吸引专业人才加入方面往往也存在困难。这种困难也成为制约志愿组织活
动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公共物品
【答案】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或多或少具有下面两个特征的物品(或服务),包括的内容有:①个人很难拥有排他性的占有和支配该物品(或服务)的权力; ②个体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一般并不或者很少会减少其他个体消费该物品(或服务)的可能性。与之相对,私人物品则是指那些基本上不具备上述两种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的上述两个特征意味着,个体很难向那些消费这些物品的其他个体收取因提供这些物品而应当获得的合理补偿。其结果必然是降低了个体在提供这些公共物品方面的激励。这样,一方面,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或多或少地对公共物品具有需求; 另一方面,在没有市场之外的其他途径参与这些物品生产的情祝下,市场并小能保证这些物品一定能够被生产出来。这显然意味着效率的损失。
4. 效率
【答案】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即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这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效率是在实践中最常遇到的价值标准之一,可以在两个层次上来理解效率这一概念:①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效率概念,实际上就是产出与投入之间的种比例关系; ②经济学中所阐述的效率概念,实际上是对社会福利状态的一种描述。按照该效率概念,如果还有可能对社会目前的状态进行改变,从而可以使社会中某些个体或群体的福利得到提高,但同时其他所有个体或群体的福利都至少维持了原先的水平,那么目前的状态就是没有效率的。相反,如果进行这样的改变的可能性己经不存在了,则配置己经达到一种最优的状态。
二、简答题
5. 简述领导的影响方式。
【答案】领导的影响方式包括以下方面:
(1)合法的要求
合法的要求是组织内常见的影响方式,当组织成员体认到影响者有“权”要求而服从这一要求时,这种影响方式便会出现,要求的合法性基于:领导者的正式权威,传统,群体规范。服从的动机可能是已经内化的对权威人士服从的信念,或是其他如合作、礼貌、尊重传统、忠于组织等内化的价值。
(2)制约的服从
领导者明示或暗示某人如改变行为将获得有形的结果时,制约服从便产生了。制约的服从包括领导者操纵奖酬来实现,故称之为奖酬权。当对象依赖影响者获得某一重要奖酬时,制约服从便会产生。
(3)强迫
影响者在对象不服从时,威胁要对他不利,而且当影响者的威胁很可信,也就是被认为有能
力且将要引发不良后果时,服从便会产生。
(4)理性的说服
领导者用理性说服的方式,使对象相信他建议的行为,是对象满足需要或达成目标的最好方式和方法。影响若要成功,必须了解对象的需要、目标和对情景的认识; 领导者必须精于逻辑推论,及显示可信的证据。
(5)理性的信任
领导者运用理性的说服时,必须用逻辑推论和举出能支持他所建议的行为的好处。但在理性的信任下,影响者的建议本身即足以引发对象的服从,而不需任何解释。与理性说服一样,影响者并不控制对象所渴望的结果,仅只是具有达成该结果的知识。
(6)鼓舞的诉求
当对象被诱导从事某一能表达其价值和理想的事时,鼓舞的诉求便发生了。影响者经说服对象,使之相信所要求的行为和某一种重要的价值观是相互连结的。
(7)教导
要确保组织成员具有某种价值观,从而达到鼓舞的诉求,组织可以将不具备这种价值观的人排斥于门外,亦可以通过教导和社会化的过程,向组织成员灌输组织期望的价值观,强化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承诺和对价值的信赖。
(8)个人认同
当人们模仿或敬佩影响者的行为,并且发展出类似的态度时,就产生了个人认同。这种影响方式普遍发生在英雄、明星、政治和宗教领袖的身上。影响者可以塑造某种行为模式,供人模仿。有魅力的影响者,其潜在的影响力称之为参考权。
(9)改变情境
操纵和改变相关的物质和社会情境,可以间接地影响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由于人的行为部分是由其对环境的机会和限制的知觉所决定,所以改变和重新安排环境,可以很微妙地改变人的行为。
(10)决策认同
个人在参与制定某一个决策时,如感到对最后的抉择相当有影响力,他将认同该决策,视之为他的决策,此种认同和自我投入的结果,将使他乐于努力执行该决策,因此,当影响者所作的决策须交由他人执行时,最好让他人参与制定决策,以影响他们积极地执行决策。当然,对象必须同意此种抉择,这样才能产生影响力。
6. 你是如何看待领导的权变理论的? 试分析不同的领导权变理论以及对现实领导工作的启示。
【答案】(1)领导的权变理论的内涵
领导的权变理论是指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潜在影响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 管理工作即为诊断与评估可能影响领导者领导行为与效果的各种因素。领导者在从事领导行为的选择与运用时,必须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考虑。领导的权变理论又称领导情境理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