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微生物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曲。

【答案】曲是指一类由麸皮等疏松的固态养料经接种和发酵而成的活菌制剂,有利于通气散热和微生物的生长。

2. 变异。

【答案】变异是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即遗传型的改变。

3.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答案】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是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4. 孔蛋白。

【答案】孔蛋白是CT 外膜蛋白的一种三聚体蛋白,其中间有孔,可控制某些物质进入外膜。

5. 浆细胞。

,能分泌【答案】浆细胞是一种由B 淋巴细胞分化而来,形态较大、寿命较短(小于一周)

抗体的免疫活性细胞。

二、简答题

6. 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对机械抗性、溶菌酶和碱性染料敏感性的差异,并解释可能的机制。

【答案】(1)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对机械抗性、溶菌酶和碱性染料敏感性的差异是: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机械抗性强,容易被溶菌酶所裂解,且对碱性染料敏感度强,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则刚好相反。

(2)可能的机制是:由于革兰氏阳性菌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其机械强度大,高含量的肽聚糖易被溶解酶所溶解致死细胞裂解,且革兰氏阳性菌在遇到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其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紫色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彼内、反之,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故其机械强度低,不宜被溶菌酶裂解,也不能阻挡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溶出,而使细胞退成无色。

7. 正常人外周血中【答案】应细胞的功能。而细胞与细胞即细胞的比例约为而艾滋病患者的比例降低至小于1,这将产生什么问题? 细胞,在APC 辅助下活化后,有辅助B 细胞产生抗体及活化T 效辅助下才能活化行使功能。因此,细胞即杀伤性T 细胞,必须在

细胞减少将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全面下降。

8. 何谓三域学说?提出此学说的根据是什么?它在目前面临何种挑战?

【答案】(1)三域学说的根据与定义:

三域学说是20世纪70年代以末,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Woese 等人提出来的学说,他们对各大量微生物进行16S 和核苷酸顺序的同源性进行测定,并比较其同源性水平后,提出三域系统。三个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2)目前三域系统所面临的挑战有:

①16S 和的分子进化很难代表整个基因组的分子进化;

②已知许多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和它们表达的功能蛋白更接近于细菌而非接近于古生菌等。

9. 试述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

【答案】(1)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 片断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通过转化方式而形成的杂种后代称转化子。转化的过程是:

①供体菌的dsDNA 片断与感受态受体菌细胞表面的膜生DNA 结合蛋白相结合,其中一条链被核酸降解,另一条进入细胞。

②来自供体菌的ssDNA 片断被细胞内的特异蛋白RecA 蛋白结合,并使其与受体菌核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配对形成杂合DNA 区段。

③受体菌染色体组进行复制。

④细胞分裂后,形成一个转化子和一个仍保持受体菌原来基因型的子代。

(2)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 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转导的类型分为普遍转导和局限转导。

普遍转导又包括完全普遍转导和流产普遍转导。局限转导又分为低频转导、高频转导、溶源转导。

(3)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F 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断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合。大肠埃希氏菌的4种接合型菌株

菌株。

(4)原生质体融合,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形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10.简述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在细菌沥滤中的作用。

【答案】氧化亚铁硫杆菌在细菌沥滤中的作用:

再生浸矿剂是细菌沥滤的关键步骤,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矿物中的硫或硫化物的氧化作用,可

不断生产和再生酸性浸矿剂和从而使所需要的铜等金属不断地从低品位的矿石中溶解出来,成为硫酸铜等金属盐类的溶液,然后再通过电动序较低的铁等金属(一般用废铁粉)加以置换,也可用离子交换等方法,以取得其中铜等有色金属或其他稀有金属。

11.举例说明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答案】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1)赖氨酸发酵

工业上,赖氨酸发酵应用了营养缺陷型菌株以解除正常的反馈调节。

在许多微生物中,可用天冬氨酸为原料,通过分支代谢途径合成出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但在代谢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赖氨酸对天冬氨酸激酶(AK )有反馈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天冬氨酸除用于合成赖氨酸外,还要作为合成甲硫氨酸和苏氨酸的原料,因此,在正常的细胞内,就难以累积较高浓度的赖氨酸。

为了解除正常的代谢调节以获得赖氨酸的高产菌株,工业上选育了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 (谷氨酸棒杆菌)的高丝氨酸缺陷型菌株作为赖氨酸的发酵菌种。这

,故不能合成高丝氨酸,也不能产生苏氨酸和甲硫个菌种由于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HSDH )

氨酸,在补给适量高丝氨酸(或苏氨酸和甲硫氨酸)的条件下,在含有较高糖分和铵盐的培养基上,能产生大量的赖氨酸。

(2)谷氨酸发酵

工业上,谷氨酸发酵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透性,使细胞内的代谢产物迅速渗漏到细胞外。

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生物素的浓度对谷氨酸的累积有着明显的影响,当培养液内生物素含量很高时,细胞膜的结构十分致密,它阻碍了谷氨酸的分泌,并引起反馈抑制。只有把生物素的浓度控制在亚适量情况下,才能分泌出大量的谷氨酸。

这时,只要添加适量的青霉素也有提高谷氨酸产量的效果。其原因是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中转肽酶的活性,结果引起其结构中肽桥间无法进行交联,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这种细胞的细胞膜在细胞膨压的作用下,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外渗,并因此降低了谷氨酸的反馈抑制和提高了产量。

三、论述题

12.对细菌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和描述时应注意哪些方面?你是否能很快地在显微镜下区分同为单细胞的细菌、酵母菌和原生动物?

【答案】(1)对细菌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和描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首先应使用稀释涂布等方法对待检菌株的纯度、群落形态、生理特性等进行检查、确认; ②选用正常的新鲜培养基和新鲜培养物进行培养和观察,避免培养过程中一些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或培养时间过长等因素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③报告细胞大小时应选用多个细胞检测的平均数,并记录所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培养条件、培养时间、样品制备方法和染色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