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学综合(分子生物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之微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滴度(效价)。

【答案】滴度(效价)是指抗血清或抗体能产生可观察到的标准免疫反应时的稀释度。

2. 调理作用。

【答案】

调理作用是指通过吞噬细胞表面存在的用。

3. 真菌毒素。

【答案】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

4. 胎盘球蛋白。

【答案】胎盘球蛋白是一种可以增加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制品。从健康产妇的胎盘中提取。由于成人大多发生过麻疹、甲型肝炎的显性(指发病)或隐性(指不发病)感染,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因而胎盘球蛋白可用于某些病毒病的预防。

5. 点突变。

【答案】点突变是指DNA 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的一类突变。

和受体等,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的作

二、简答题

6. 直接凝集反应的玻片法和试管法有何异同点?

【答案】(1)玻片法和试管法的相同点:

直接凝集反应的玻片法和试管法都是利用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进行凝集实验。

(2)玻片法和试管法的不同点:

玻片法一般是用已知抗体测未知抗原,是定性实验,而试管法是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是定性又定量的实验。

7. 微生物主要有哪几条次级代谢合成途径?简述之。

【答案】微生物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主要有:(1)糖代谢延伸途径,(2)莽草酸延伸途径,(3)氨基酸延伸途径,(4)乙酸延伸途径4条。

(1)糖代谢延伸途径:是由糖类转化、聚合产生的多糖类、糖苷类和核酸类化合物进一步转化而形成核苷类、糖苷类和糖衍生物类抗生素;

(2)莽草酸延伸途径:是由莽草酸分支途径产生氯霉素等;

(3)氨基酸延伸途径:是由各种氨基酸衍生、聚合形成多种含氨基酸的抗生素,如多肽类抗生素、P-内酰胺类抗生素、D-环丝氨酸和杀腺癌菌素等;

(4)乙酸延伸途径:可分两条支路:

①其一是乙酸经缩合后形成聚酮酐,进而合成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灰黄霉素类抗生素和黄曲霉毒素;

②另一分支是经甲轻戊酸而合成异戊二烯类,进一步合成重要的植物生长刺激素——赤霉素或真菌毒素——隐杯伞素等。

8. 简述单个细菌细胞的生长与细菌群体生长的区别。

【答案】区别:

单个细菌细胞的生长,是细胞物质按比例不可逆地增加使细胞体积增大的过程;

细菌群体生长,是细胞数量或细胞物质量的增加。细菌的生长与繁殖两个过程很难绝对分开,接种时往往是接种成千上万的群体数量,因此,微生物的生长一般是指群体生长。

9. 防止菌种衰退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防止菌种衰退的措施有:

(1)控制传代次数;

(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3)利用不易衰退的细胞传代;

(4)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5)讲究菌种选育技术;

(6)定期进行分离纯化。

10.微生物次级代谢途径的特点?简述次级代谢途径对微生物的生存有何功能?

【答案】(1)次级代谢途径的特点:

①次级代谢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并且受到初级代谢的调节;

②次级代谢一般在菌体生长后期发生;

③次级代谢中酶专一性低;

④次级代谢的菌株具有特异性;

⑤次级代谢与染色体外遗传有关。

(2)次级代谢途径对微生物生存的功能:

①次级代谢可维持初级代谢的平衡;

②次级代谢产物是贮藏物质的一种形式;

③菌体在生存竞争中占优势。

11.机体对细胞内毒素和细菌外毒素的免疫应答有何不同?

【答案】机体对细胞内毒素和细菌外毒素的免疫应答的不同点:

(1)细菌外毒素是细菌分泌到胞外的分子,机体对其免疫应答以体液免疫为主,通过B 细胞识别、活化并产生抗毒素抗体分子使之灭活。

(2)细菌内毒素为细菌胞壁成分,机体对其免疫应答以对细菌的细胞免疫为主,包括吞噬杀伤、补体溶菌、以及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三、论述题

12.试述HMP 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答案】HMP 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1)为核苷酸和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戊糖-憐酸。

(2)产生大量的NADPH 形式的还原剂,它不仅为合成脂肪酸、固醇等重要细胞物质之需,而且可通过呼吸链产生大量能量,这些都是EMP 途径和TCA 循环所无法完成的。因此,凡存在HMP 途径的微生物,当它们处在有氧条件下时,就不必再依赖于TCA 循环以获得产能所需的NADH 了。

(3)如果微生物对戊糖的需要超过HMP 途径的正常供应量时,可通过EMP 途径与本途径在果糖-1,6-二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处的连接来加以调剂。

(4)反应中的赤藓糖-4-磷酸可用于合成芳香氨基酸,如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

(5)由于在反应中存在着C3〜C7的各种糖,使具有HMP 途径的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范围更广,例如它们可以利用戊糖作碳源。

(6)通过本途径而产生的重要发酵产物很多,例如核苷酸、若干氨基酸、辅酶和乳酸(异型乳酸发酵)等。

13.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哪几类?引起病毒非増殖性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病毒的非增殖感染有以下3类:

①流产感染。这是一类普遍发生的非增殖感染,可分为依赖于细胞的流产感染和依赖于比病毒的流感感染。依赖于细胞的流产感染中,病毒感染的细胞是在其内不能复制的非允许细胞,会导致流产感染发生。在非允许细胞内,往往仅有少数病毒基因表达,病毒不能完成复制循环。依赖于比病毒的流感感染是由基因组不完整的缺损病毒引起的。

②限制性感染。这类感染是系是因为细胞的瞬时允许性产生,其结果或是病毒持续存在于受感染细胞内不能复制,直接细胞成为允许细胞,病毒才能繁殖;或是一个细胞群体中仅有少数细胞产生病毒子代。

③潜伏感染。这类感染的显著特性是在受感染细胞内有病毒基因持续存在,但并无感染性病毒颗粒产生,而且受染细胞也不会破坏。

(2)原因:非増殖感染是由于病毒或细胞的原因,致使病毒的复制在病毒进入敏感细胞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