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346体育综合之学校体育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轨迹的方向
【答案】轨迹的方向是指在练习中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移动的方向,轨迹的方向是根据身体的面而确定的,身体面有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运动的轨迹方向可分为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基本方向,又可分为前上、前下、左前上、左前下、以及回环等更多的方向。 2. 直观性原则
【答案】直观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方式,发挥学生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认真参加练习,使其掌握体育卫生知识,技术和技能,并培养其观察和思维能力
3. 分解法
【答案】分解法是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或段落),按部分逐次进行学习,最后达到全部掌握的一种动作教学方法。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有质的区别、运动技术难度较高、过程复杂而又可分解的运动项目。
4. 学校体育管理
【答案】学校体育管理是指为了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合理运用人力、物力、财力,才用最佳
手段与方法,遵循学校体育教育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惊醒计划、实施、剪裁、总结的动态过程。
二、简答题
5. 何谓体育?体育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1)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相对于文学、美术、音乐、曲艺、戏曲、舞蹈、杂技等文化活动,体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手段达到“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
(2)体育的本质是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即“以身体运动为基础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6. 如何理解体育课程的概念?
【答案】(1)体育课程不仅应包括系统的运动知识和规范的运动技术要求,还应包括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2)体育课程设计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不是僵化的。
(3)体育课程应强调在活动中产生体验,积累经验。
(4)学校体育应把体育文化转变成适应学生水平和发展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现有的体育文化。
7. 终身教育思想给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什么深刻影响?
【答案】终身教育对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1)终身体育正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在学校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立足长远与落实“健康第一”密切结合
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健康第一”的宗旨,而且较“健康第一”更加注重强调阶段效应与长远效应的有机结合,强调实现终身体育、保证终生健康必备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3)确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体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体系
在学校体育目标上
a. 从“学生身心健康、运动技能水平、体育文化素养、终身体育要素”来拓宽未来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b. 要明确的各学段的体育目标。
在学校体育内容上
a. 要从面向健康生活、终身受益的角度设计学校体育课程和教材,注意学校体育各阶段内容的衔接。
b. 把个体的、可控的、简便的、人们乐意长期坚持的体育活动界定为“终身体育项目”。
在学校体育组织形式上
终身教育思想确立“个性化、多样化、开放化、无形化”等原则,积极尝试新的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各学段的体育组织形式。
(4)注重过程与结果、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
终身体育思想把学生体育态度、兴趣、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纳入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在操作上将显性与隐性、过程与结果、起点与进步评价相结合,切实提高学校体育的效果。 8. 我国学校体育现行的主要法规有那些?
【答案】我国学校体育现行的主要法规包括《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
(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结构和内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由九章构成。
说明了制定条例的原因、条例适用的对象,提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体育课教学
明确规定各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提出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并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课外体育活动
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
体育教师
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
组织机构和管理
奖励与处罚
附则
(2)《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结构和内容《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由六章构成。
总则
说明制定本条例的原因和明确了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以及条例适用对象。
学校卫生工作要求
规定了大中小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对学校的学习环境等的要求,要求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学校卫生工作管理
学校卫生工作监督
奖励与处罚
附则
9. 学校体育中如何进行体育教学管理?
【答案】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1)确定编班方式与班额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因素: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平行班的编班,应使各班人数基本一致,班与班之间学生体育基本水平、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和体育骨干等力量基本平衡。混合班中男女比例应尽可能相等,比例尽量协调。
在高中或大学阶段,应根据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和师资力量确定编班方式,可以打破班级或年级界限,按项目进行编班,或男女生分别编班,也可采用倶乐部教学形式。
(2)编制课表
在具体的操作中应注意:
要合理安排体育课的时间。
要有合理的课次间隔。
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
在排课时应留出一些共同的时间,以便于进行集中备课或开展教研活动。
(3)制定课堂常规
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