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基于发生学的中国入境旅游者行为研究

关键词:发生学方法;旅游者行为;旅游者认知;入境旅游者

  摘要


摘 要 旅游者行为是旅游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研究受消费者行为研究范式的影响,经历了决策、经验和行为影响三种导向的研究发展过程。上述研究导向将旅游者行为机械地进行了“割裂”和“分解”,没有从系统、联系、综合、关联、相互影响的发生学视角,来统一地、系统地认识旅游者行为。因此,从系统性和整体性上看,这三种研究导向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本研究力图以发生学为红线,贯穿于旅游活动中的旅游者不同行为研究,从旅游者行为局部变化到整体联系,再从局部特征到内部关联上整体揭示旅游者行为变化的综合规律;这也是旅游者行为发生学模型的逐步验证过程。本文试图弥补此前旅游者行为研究的缺陷。
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不同群体入境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NO.40271037),根据行为学、心理学、地理学、经济学、旅游学、管理学等理论,以中国入境旅游者为研究对象,以发生学研究方法为主要方法论指导,以旅游者活动的时空顺序为主要研究线索,选择旅游者行为的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期望、旅游偏好、旅游认知、旅游感知价值和旅游行为意图为主要研究变量,系统完整地研究旅游者行为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
在研究方法上,突出了发生学方法在旅游者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原则:后项思索、发展性、全息系统、动态分析和静态描述相结合,实证主义和阐释主义相结合。文献资料处理充分借鉴已有的旅游者行为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旅游者行为中的主要概念及各行为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演绎和推理,为实证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基础和理论假设;实证资料分析主要以2004、2005和2006年入境旅游者行为调查的7143份有效样本资料为基础,辅之于我国17个主要入境客源国的部分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力求实证分析数据的详实、可靠。
全文共为10章:第1章和第2章在相关研究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发生学方法在旅游者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原则和旅游者行为发生学研究模型,在方法论和研究框架上为后文分析搭建了基本框架。第3章主要借鉴心理学研究基础和旅游者行为研究成果,界定了具有旅游者行为研究特色的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的概念,为后文实证关联分析在概念应用上做好铺垫。第4章利用宏观社会经济数据从影响国际旅游者出游隐性相关因素角度,对我国17个主要入境客源国进行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第5章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者内隐和外显动机及来华动机表现特征。第6章从行为空间角度和认知地图应用上分析了影响我国入境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各种因素。第7章依据上文旅游认知的概念对我国入境旅游者认知行为变化和关联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第8章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者来华前和来华后旅游偏好的变化。第9章借助结构方程(SEM)的方法分析了旅游者认知和旅游者感知价值、旅游者行为意图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本文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得到以下的结论:
(1)旅游者认知是贯穿于旅游者行为的核心变量,对旅游者各阶段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
(2)旅游者内隐动机和旅游者需求密切相关,旅游者外显动机主要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诱导的结果;
(3)旅游者决策对影响决策各因素的评估主要依赖旅游者认知;影响我国入境旅游者决策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相关因素”和“旅游目的地环境感知因素” ,各因素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时间、收入水平和人为态度”;
(4)旅游者认知行为变化具有“首因—晕轮—近因—晕轮”和“图式—顺应—同化—平衡”的阶段发展特征;
(5)受旅游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旅游者偏好呈现明显的差异变化;
(6)旅游者认知和旅游者感知价值、旅游者行为意图呈正相关关系,说明了旅游者认知是贯穿于旅游者整个行为的核心变量。
本研究试图在如下方面进行创新:
(1)初步提出和验证了旅游者行为研究认知导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旅游者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2)提出和构建了以旅游者活动时空顺序为线索的旅游者行为发生学模型;
(3)界定了具有旅游者行为研究特点的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的概念模型;
(4)在旅游者行为测度方法上,构建了旅游者决策影响因素的二维认知图式;提出了旅游者认知指数和旅游者偏好度的测度方法;建立了旅游者认知和旅游者感知价值、旅游者行为意图的关联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