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教育部已完成各科新的课程目标的编制,以代替原有的教学大纲。新课标与原大纲相比较,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选取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部分,对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了研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揭示了本研究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2、从意识层面上探索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维教育目标的关系,剖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目标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从《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国际上不同国家的比较中、我国新课改中认识和理解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地位和作用。
4、从操作层面来看对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认识有偏差或不到位,实施的现状离目标的要求甚远,这也是本文为什么要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原因之一。
5、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既是新课标提出的也是实施的理论依据,同时作为实施理论依据的还有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建构主义。
6、教育改革重要的是教育者观念和行为的改革,因为其他改革,如课程、教材、评价改革等固然重要,但最终都要由人来完成,因而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变革至关重要。因此,本文特别强调实施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教师的要求,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7、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到对学生的评价,涵盖了教学的全过程,又着重写了非智力因素的激发,详细探讨了归因的理论和做法,总之,努力寻找一套切实可行的做法。
关键词: 课程目标 地理课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教师的要求
正确归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