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农业大学941农业经济学之《农村社会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人地关系,它有哪些特征?
【答案】人地关系是指人口与土地的关系。但它绝不是简单的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关系。其特征是:(1)在基本层次上,它是一般的人口与土地关系,是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关系。
(2)在中间层次上,它是人力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关系(人口与资源的关系),同时也是人口与食物供应的关系(人口与生产资料的关系)。
(3)在综合层次上,它是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还是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 你觉得应该如何解决农村流动人口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答案】要想解决农村流动人口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农民工一定要增强法律观念,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是获得社会保障的基础和关键。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保障,是农民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也有利于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可以减少或预防劳动争议的发生。
(2)劳动部门要通过执法检查,明确对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要求用人单位限期整改,补签合同。
(3)建立有效的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这个就必须坚决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和个人下大力气整治。
(4)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综合性的《社会保险法》或专门针对农民工的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明确用人单位应为农民工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包括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等。
3.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国际合作有什么意义?
【答案】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国际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意义:
(1)国际合作可以为了解中国农村卫生状况与问题,向中国各级政府提供建议,为帮助中国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促进农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2)国际合作可以为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为提高卫生实际工作者的决策、管理能力和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水平,以及医学和卫生制度建设做出意义深远的贡献。
4. 联系实际比较分析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在自愿的原则下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集,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合作医疗制度,以较少经费投入解决了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础上提出来的,指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1)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联系
①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坚持政府支持、农民群众自愿参加的原则;
②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经费都是由政府、个人和集体共同筹集的;
③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医疗上都实行互助互济。
(2)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区别
①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比较有限,参与人数相对较少,能以较少经费投入解决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而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广,参与人数相对较多,所以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
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针对性强,重点突出,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缺乏主要的针对点。
③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将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对无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贫困农民进行医疗救助;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没有做到这一点。
二、论述题
5. 简要说明当前中国乡村债务形成的原因。
【答案】中国乡村债务形成的原因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完成税收任务形成债务
税费改革前,农户的负担项目非常多,村级组织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只有向银行和民间借贷完成各项税费任务,长此以往形成的债务,要么是农户欠集体,要么是集体欠银行,占相当大的比重。
(2)兴办公益事业造成债务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政府对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硬性达标。在上级配套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大部分地区不得不依靠乡村两级自筹,而筹资渠道主要是向农户集资和向银行借贷,因为“普九”达标形成的债务在乡村债务中所占比例较大。
(3)乡镇企业超速发展积累债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乡镇政府为了发展地域经济,相继采取直接向银行贷款、借用财政周转金、向个人借款、乡干部集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兴建了一大批企业。但大部分乡镇企业陷于严重亏损、停产、停建或解体状态,这部分借贷款成为呆账或死账。
(4)乡镇财务体制不合理,造成政府负债运转
在现行的乡镇财政体制下财政收入过于向中央、省集中,在财力分配上存在着“保上不保下”的问题。县(市)在自身不保的情况下,对乡镇的必保支出安排得非常紧,收支缺口大,造成乡
镇政府负债运转。
(5)农村经济发展迟缓,乡镇财政支撑乏力
由于农村整体经济发展不快,作为乡镇税收主体的农村企业规模小、发展状况不佳,乡镇财政增收乏力,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效率较低,不仅农民增收速度慢,而且乡镇资金严重缺乏。
6. 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农民工”的终结?为什么?
【答案】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农民工”的终结,具体原因包括以下三点:
(1)新生代农民工在自己的农民身份认同形成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与城里人接触和互动,更多地受到传媒的影响,因此对自身的农民身份的认同中,拥有更多的社会内涵。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他们之所以被当作农民,不仅仅是因为制度上的规定,而且也是因为城里人是这样看待他们的;还有一些人已经不认可制度性规定,而只重视周围社会对他们的农民身份的认可,认为他们之所以被当作农民,是因为周围的人是这样认为的。
(2)农村流动人口在“半城市化”处境中的社会心态,主要体现在体制、社会生活行动和社会心理三个层面上的不整合。总之,“半城市化”中“城市边缘人”的角色,与农民工日益增长的自尊、自重、平等意识,与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形成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之间,存在巨大的张力。这也意味着农民工与农民工问题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着重大转变。
(3)“半城市化”的关键在于农村流动人口虽然进入了城市,在城市找到了工作,也生活在城市,而城市只把农民工当作经济活动者,仅仅将他们限制在边缘的经济领域中,没有把他们当作具有市民或公民身份的主体,从体制上没有赋予其基本的权益,在生活和社会行动层面将其排斥在城市的主流生活、交往圈和文化活动之外,在社会建构上对他们进行有意无意的贬损甚至妖魔化。为新生代农民工带来许多工作、生活中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