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渭南市中学自然灾害教育状况及推进策略

关键词:渭南市; 灾害教育; 存在问题; 策略

  摘要


摘要

渭南市地处关中内陆腹地,属自然灾害多发区。除海洋性自然灾害外,其他如干旱、洪涝、干热风、地震、冰雹、霜冻、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这些灾害发生都对渭南市的经济、人们的生命财产、各类基础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本市人民在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抗争中修建了很多防灾减灾工程、整理了许多文献资料、积累了不少防灾经验,但地区内的中学生却很少了解身边的这些防灾资源。因此,本文试从自然灾害的区域特性出发,挖掘和利用本市的防灾资源,通过中学有效的地理自然灾害教学,增强中学生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急避险能力。同时亦期望能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资源,为同行调整、改进自身教学方法和更好地开展自然灾害教学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以促进渭南市中学自然灾害教育发展,为区域自然灾害教育的发展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本文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前人在灾害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反复比较最终确定“渭南市中学自然灾害教育状况与推进策略”为本文的研究方向。通过细致研究,对有关灾害教育的概念进行了严格界定,详细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灾害教育的研究状况,并为本文寻求理论支持。通过问卷调查法、教师访谈对渭南市三所高中学生的防灾综合素养(包括灾害知识、灾害意识、灾害伦理及应对灾害的技能)进行详细调查,综合了解了目前渭南市中学自然灾害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主要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1)本市中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灾害知识,但对本市常见灾害类型、主要避灾场所等都了解甚少,乡土灾害知识急需加强。

(2)本市中学生自然灾害综合素养有待提高。中学生虽然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观意愿很强,但总体上灾害意识不浓、有待加强。中学生灾中、灾后救助能力远低于灾中逃生技能。尤其是地震逃生技能掌握状况明显优于其它灾害逃生技能,其他自然灾害的逃生技能亟待加强。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灾害伦理,当不是灾害当事人时,基本可以对灾害事件做到客观评判;但成为灾中当事人时,保全集体舍弃自我则寥寥无几。

(3)除了教材、教辅资料外,与自然灾害教学相关的其他资源匮乏。本市虽然自然灾害多样,但系统介绍本市自然灾害的书籍、视频等资源很少;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自然灾害教育的机会有限;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侧重自然灾害基础知识传授,实践性活动开展不多;教师自身的灾害素养不高,尤其是灾害技能水平有限。

(4)中学生最想通过直观的、参与度高的方式来学习自然灾害内容;最想学习的是常见自然灾害的逃生、自救和互救的技能。

综合分析问卷和访谈结果,本文主要提出以下五点对策。

(1)完善自然灾害教学资源:整合本市中学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灾害资源;结合本地自然灾害拓展教材内容;对比高中不同版本教材优化教学资源;网上建立校园自然灾害信息库并丰富教学资源。

(2)提高教师自身灾害综合素养:通过教师去灾害体验馆,增加自身灾害体验来提高灾害技能;完善自身对自然灾害教学内容的认识体系;系统掌握本市自然灾害知识。

(3)提高学生灾害综合素养:加强学生灾害知识教育;利用电影、书籍等直观媒介培养学生的自然灾害意识和灾害伦理观;利用网络动画小游戏和灾害演习等手段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技能。

(4)将课标和考纲的相关要求作为自然灾害教育的指导纲领,精选本市常见的灾害进行案例教学。

(5)开发本市的自然灾害方面的乡土地理教材。

和同类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一,系统地调查与整理了本市初中湘教版教材与高中的中图版教材中有关自然灾害的内容,并对比了高中人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结合本地自然灾害对必修一教材中有关自然灾害的内容进行了扩展,并归纳出中图版教材的优点和其它版本教材中可供参考借鉴的内容。二,对国内灾害体验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让教师去自然灾害体验馆增加灾害体验,以此增强灾害意识、提高灾害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