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816心理学研究方法之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方差分析中,( )反映的是样本数据与该组平均值的差异。
A. 总离差
B. 组间变异
C. 抽样变异
D. 组内变异
【答案】D
【解析】组内变异是由组内各被试因变量的差异范围决定的,主要指实验误差,或组内被试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变异。
2. 下列为准实验设计的是( )。
A. 事后设计
B. 随机区组设计
C. 完全随机化设计
D. 时间序列设计
【答案】D
【解析】准实验设计是介于前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前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得充分和广泛。事后设计从对变量的控制上讲
是一种非实验设计,时间序列设计是准实验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完全随机化设计是真实验设计。
3. 常模分数又叫( )。
A. 导出分数
B. 原始分数
C. 粗分数
D. 总体分数
【答案】A
【解析】导出分数是指在原始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考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按照常模转换的导出分数就是常模分数。
4. 在量表编制过程中,因素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
A. 确定项目之间的相关
B. 确定量表的信度
C. 探索并降低测量维度
D. 建立常模
【答案】C
【解析】因素分析主要是对资料找出其结构,以少数几个因素来解释一组相互作用的因子。
5. 研究结果能否在不同人群和不同种属之间进行推论,反映了( )。
A. 内部效度
B. 外部效度
C. 统计效度
D. 结构效度
【答案】B
【解析】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研究者也将之称为生态效度。
二、简答题
6. 如何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
【答案】讨论是研究者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探讨结果支持研究假设或不支持研究假设的原因,对其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进行综合解释的过程。讨论使整个报告成为一体,是研究报告最重要的部分。
讨论要基于本研究的结果,但不局限于本研究。讨论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说明研究的结果,解释新出现的现象;
(2)综合分析本研究的结果来说明某种理论和可能的展望;
(3)与已有的观点和发现作比较,分析异同和原因;
(4)用相关领域的成果来解释本研究的结果和推论;
(5)研究的限制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讨论常见的组织方式是在讨论的开始部分,先简单复述自己研究的发现,并解释研究的假设是否得到支持。
7. 试以科学研究的特征来分析某些心理学的研究。
【答案】(1)科学研究的特征
a. 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b. 设计研究的方案;①系统性。科学研究是系统地进行研究,体现在:
c. 收集资料;d. 整理和分析资料;e. 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说。
②重复性。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可以重复的,即不同研究者运用同样或类似的程序和
方法可以得出一样的结论。
③证伪性。任何科学规律和理论都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逾越其适用范围,科学结论就会变成谬误。
④开放性,主要表现在:a. 多视角;b. 公开性;c. 可争辩性;d. 科学研究无禁区。
(2)心理学研究
巴甫洛夫进行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研究就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特征,巴甫洛夫先是观察到生活中狗分泌唾液的现象,继而查阅资料,提出假设,之后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提出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此后,华生在他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小艾尔伯格的实验,证明恐惧情绪后天习得的结论,也间接证明了巴甫洛夫实验是可证伪的和开放性的。
8. 对下列变量进行测量属于哪种层次(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
英语成绩 智力 态度 人格 性别 宗教信仰 体重 学习速度 自尊
【答案】根据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比率测量的定义和特征,得出:
(1)定名测量,反映性质和类别,因而人格、性别、宗教、信仰反映的即是定名测量; (2)定序测量,反映等级、位次、大小及相对数量,因而态度、自尊即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是具有相等单位的连续变量,英语成绩、智力属于定距测量;
(4)比率测量,具有绝对零点和相等单位的连续变量,体重和学习速度属于比率测量。
9. 简述Fisher (P 值)法的基本过程与公式。
【答案】Fisher 法分可为两步:
(1)如果文献中没有给出确切的p 值的话,将各检验统计量如t 值、值转为P 值,注意此处是指具体的确切的P 值,不是P>0.05或的定性数字。
(2)按以下公式将P 值转为值,公式中的为各独立研究的单侧概率。在判断时,自由度为参加元分析的文献数(k )的两倍,即df=2k,具体的查表等检验方法与一般的检验相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