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2行政管理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领导者职权
【答案】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指由法律规定与职位相当的行政权力。职权是行政领导者发挥支配性影响力的实质条件。同时,职权还意味着行政领导者必须承担的行为责任,否则就构成失职。因此,职权对行政领导者,既是他们的权利,又是他们的义务,职权是权利与义务的共同表现。
2. 行政道德与行政立法
【答案】(1)行政道德是职业道德或行业道德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般道德在行政活动中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对行政管理活动的特殊要求。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行政者自身完善和进步所具有的功效和意义,表现在对行政者的规范、约束、教育、调节和激励等方面。
(2)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狭义的行政立法行为是行政权作用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就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与相对人所形成的关系结构来说的。与其对应的有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它有别于立法机关(即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行为和其他行政行为。
(3)行政立法要受行政道德的制约。
3. 正式评估
【答案】正式评估是指采用描述性的方式来获取关于政策运行结果方面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的一种评估方式。它对运行结果的评估是建立在政策计划目标己经被政策制定者和计划管理人员正式宣布的基础上的。它的主要假设是:正式宣布的目的或目标是这些政策或计划价值的恰当测度。
正式评估是主要针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而定,它要求有正式的评估人员、经费和设施方面的保证,能够掌握较为充分的评估程序,采取科学严谨的评估手段进行评估。正式评估中需要按照事先制订的完整的评估方案,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其主要形式包括“总体评估,,和“形成评估”两种。
4. 政府部门绩效
【答案】绩效是效率和效能的总和,其中效率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效能则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具体来说,政府部门的绩效概念包含三方一面内容:
(1)公共行政的成本。公共行政成本是指行政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空间、时间、权威、信誉等各种有形与无形资源的总称。与其他很多资源一样,公共行政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公共行政的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
(2)公共行政的产出与效益。公共行政的产出是指公共行政活动所形成的结果,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公共行政的效益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比如按时间可以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益。
(3)公共行政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政府绩效是将公共行政的收益与成本相比而得到的结果。一般而言,公共行政的效率与效能越高,政府的绩效就越好。所以,对政府部门绩效的评估是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反映。
5. 接待工作管理
【答案】接待工作管理是指行政机关后勤管理部门对来机关办事的人员提供生活方面的接待服务,包括对内、外宾的接待服务,机关招待所的接待服务和会议接待服务等内容。
机关接待工作虽然以生活服务为主,但由于接待的主客双方所从事的活动之性质,以及机关本身的制度要求,使其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因此,机关接待工作的管理,必须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以及上级领导机关有关接待工作的政策、规定、制度和纪律为要求,坚持热情有礼、周到方便、勤俭节约、内外有别、保守机密和保证安全等原则。
由于机关接待工作与机关工作作风、机关廉政建设直接相关,因此,在接待管理上,要坚决克服待人冷漠、盛气凌人的官僚作风,杜绝讲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奢侈铺张的不良风气,并按照礼仪改革的要求,简化礼仪,减少礼节性的迎来送往。
二、简答题
6. 简述行政监察体制。
【答案】行政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实践中,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分别设监察机关。监察部主管全国监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负责本地区的监察工作。地方行政监察机关同时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负责,而在监察业务方面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家行政监察机关与中共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
(2)行政监察形式
①检查监督执法情况。检查监督行政管理机关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命令、决定中存在的问题。
②受理控告和检举。受理的监察机关对行政管理机关、公务员和行政管理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违法行为的控告和检举。
③调查处理违纪行为。调查处理行政管理机关、公务员和行政管理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违纪行为。
④受理申诉。监察机关还受理公务员和行政管理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主管行政管理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
(2)行政监察权限
我国行政监察机关权限包括:检查监察对象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规情况,查处违法行为; 受理对监督客体违法、违纪行为的申诉和控告; 审议本级政府仃命人员的纪律处分事项; 教育监察对象遵纪守法; 制定、颁布监察工作相关规章、命令和指示。行政监察是行政监督中不可缺少的重要
形式。它在确保政令通畅、维护行政纪律、推动廉政建设、促进行政管理等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
7. 简述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体制。
【答案】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体制可分统一指挥体制、政府职权划分、责任机制与监督机制几个方面。
(1)公共危机管理的统一指挥体制
①公共危机管理面对的是突发性的紧急事件,需要迅速做出决策,同时调配大量人力物力来应对。而这些资源通常分属于不同部门、单位,因此,要求有一个统一高效的指挥体制来快速反应与调动资源,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②集中统一的指挥体制,要求以一定的行政区划为单位,凡在此地范围内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都应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在统一的公共危机指挥体制中,实行首长负责制。根据授权,政府最高长官在公共危机发生时有权指挥各部门和力量统一行动,对公共危机管理全权负责。
(2)公共危机管理的政府职权划分
①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我国政府将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a. 每一大类的突发公共事件,应由相应的部门管理,建立一定的统一指挥机制。
b. 重人的决策须由政府行政主要领导做出。
c. 而不同类型的危机日常管理应依托于相应的专业管理部门,由其做好信息搜集、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为政府决策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咨询和建议。
②无论哪一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不同层级的政府及相关部门平时都应做好预警工作; 而对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启动的应急规模不一样,一般而言,III 级(较大)和IU 级(一般)的危机事件由地方政府负责处置与善后工作,对于I 级(特别重大)和II 级(重大)的危机事件,要根据情况确定由更高层级的政府负责。
(3)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制度
①为使统一指挥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能高效运转,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责任制。建立责任制的关键在于明确每一项危机应对工作中的政府职责,将责任明确到每一个工作机构和相应人员,同时根据实践进一步明确、调整各项责任。
②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制度需要加紧在公共危机管理领域的立法,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加紧研究各种公共危机管理预案,深入分析每个环节、步骤和岗位应承担的责任。责任清晰、奖惩分明的责任制,对公共危机管理有直接而,积极的意义。
(4)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制度
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制度是为促进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让责任制落到实处,也有利于对危机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
①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工作包括领导检查监督与专门从事检查监督的督查部门检查监督两个部分。危机管理中领导行为本身就包含危机决策与对决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当前,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还可通过上级政府派出专门的督导组、检查组对下级政府和部门进行监督检查,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