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35公共行政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非强制收入
【答案】非强制收入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获取的收入,如公有财产和公有企业收入等。
2. 自由裁量行为
【答案】自由裁量行为是指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等作出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实施自由裁量也不是无限制地自由裁量,自由裁量行为也存在一定的羁束因素。法律授权行政主体实施某种行为,即使未为之规定任何一种具体方式、程序、限度,但法律授权时有着明确的授权目的,并通常为之规定了自由裁量的范围,行政主体在实施自由裁量行为时,不能违反授权法的目的和超越法律规定的自由裁量范围。行政裁量偏轻偏重或者畸轻畸重,属于不当或严重不当的行政行为,而非违法行为。但是,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如果在表现形式上不违法,而动机目的却是为了私利,则构成滥用裁量权,属于违法行为。如对出售过期食品的商家,执法部门可以在法定范围内自主决定罚款的数额。
3. 模拟分析方法
【答案】模拟分析方法是指通过使用定量概念和方法,来模拟行政管理中的某些基本因素或条件,从中寻求行政管理合理、效率和效益的模式的分析方法。模拟分析方法其出发点,是力图解决社会科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如何控制和反复实验。模拟法是量化研究法的继续和发展,由于行政管理所涉及的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极为复杂,所以,这种方法在目前局限性较大。
4. 公共财政政策
【答案】公共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既定的社会经济目标,依据经济规律而确定的财政行动方针和措施。公共财政政策贯穿政府经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政府通过其指导财政活动,处理各种财政关系。目前尽管世界各国的公共财政政策目标各有侧重,但基本上都集中在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
5. 15M 理论
【答案】15M 理论是指关于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畴的理论,由台湾学者张金鉴提出。"15M ”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包括:目标(Aims 、计划(Program )、人员(Mend 、经费(Money )、
物材(Materials )、组织(Machinery ), 方法(Method )、领导(Command )、激励(Motivation )、沟通(Communication )、士气(Morale )、协调(Harmony ), 及时(Time )、空间(Room )、改进(Improvement )
二、简述题
6. 行政权力行使的手段。
【答案】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行政权力行使的目的在于让行政客体服从行政主体。构成行政权力基础的各个方面是权力运行的重要资源。有了这些资源,行政权力的行使就拥有了各种相应的手段。
(1)权力压力。指行政主体会运用强制性权力基础,通过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力量,以威胁、限制和恫吓等形式,让行政客体在物理、生理和心理上小可或缺的需要遭到破坏,或处于危险境地,而行政客体要保证其自愿选择和行为的能力,又离不开这些需要。一般情况下,将施加压力的方式用于阻止人们的行为或行为倾向,比用来迫使人们按照给定方式行动更为有效。
(2)权力控制。指行政主体通过结构权力和制度权力资源,以行政法规、命令、指示、规定、章程、要求等形式,按照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明示,要求权力客体依主体的愿望行事。控制手段多用于让行政客体按照主体给定方式行动的情况下,是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所普遍采用的方式。
(3)权力操纵。指行政主体通过限制信息供应、进行信息误导或蒙蔽性宣传等手段,隐瞒或部分隐瞒事实真相及行动目的,从而影响权力客体,并使权力客体采取行动以满足权力主体的意愿。权力操纵的重要特征在于“隐秘性”。
(4)权力诱导。指行政主体通过呼吁或劝告,并提供相应的理由和诱因,促使行政客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经过自主思考或独立估量之后,接受行政主体的意见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这种权力行使方式和行政权力本身的正当性密切相关。
7. 简述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
【答案】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就国家的政治生活、法律生活和社会生活而言,是通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有关法律所规定的。就行政现象和管理行为而言,则是政府通过行政法规和方针、政策所确认和实施的。概括起来说,我国国家行政组织所遵守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民便民的原则。为民,就是要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宗旨。便民,就是要与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方便人民群众,违过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运用,更好地为人民办实事。
(2)完整统一的原则。完整既指各种行政行为所拥有的行政权力在其职责范围内应当完整,也指国家行政组织的结构应当整齐划一。统一则主要指国家行政组织所特有的层级节制的组织关系,应当事权确实、上下贯通、政令归一,同时按照各自的职守和功能实行有效的协作和配合,
共同实现国家行政组织的大目标。
(3)权责一致的原则。该原则的要义是建立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用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以确认和规定。
(4)精干效能的原则。精干是指国家行政组织的一种数量状态,其内涵是指以较少的机构、人员和财物投入完成较多的工作任务。效能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有效的程度,或完成国家行政管理目标的能力。精干与效能相联系,是指国家行政组织的(人)才、(资)财、(物)材力与其工作效绩之间的合理比例。
(5)依法行政的原则。该原则的核心是要建立法制观念,培养对法制的遵从。
(6)适应发展的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①根据国家中心任务的变化而相应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和公务活动方式;
②根据社会进步和不同时期的特点相应调整行政机构和行政手段;
③以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设计未来。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我国国家行政组织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关于这个系统的任何规定性即原则,都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系统工程问题。因此,强调各项原则的互生性、互动性,是发挥原则的规范或法则的指导作用的重要前提。
8. 简述“彼德原理”对现实公共行政管理的意义。
【答案】彼德原理是关于经济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德于1960年首次公开发表,1969年在《彼德原理》一书中系统提出。彼德原理的具体内容是: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彼德原理”对现实公共行政管理的意义在于:
(1)彼得原理揭示了最基本的人事行政原则,即是知人善任、适才适用。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和能力、志向和条件,做到才以致用、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尽其才、各得其所。政府机构中的每个职位都有其要求和条件,行政领导和人事部门应该根据这些条件和要求来选拔人才,一个人的能力、专长只有在与工作职位要求相一致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人事行政必须做到知人善任、适才适用、因事用人。否则,不仅会造成人才的浪费,更会给工作造成损失。
(2)彼得原理反映了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根据彼德原理可以简单地将一个组织中的人分成两类,第一类能胜仟现在的工作,但不具备自我提升的素质,永远只能做好现职工作:第二类不但能胜任现在的工作,也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总结、自我提高的素质和能力。可见,组织的用人之道可简单地概括为发现并培养第二种人。由此推导的结论是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有效运作,发现(包括招聘和在组织内部发展)并培养组织每一职位的接班人,在人力资源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9.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答案】全面质量管理,英文简称TQM ,是一种源起并广泛应用于工商管理的管理模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