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81行政管理综合之财政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提供
【答案】公共提供指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公共需要。这种公共物品要通过财政预算程序来供给,消费者通常可以免费获得。一般来说,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同时,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除,也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是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依据。
2. 挤出效应
【答案】挤出效应是指由于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而挤出了民间支出(投资或消费)的现象。比如当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引致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或民间投资(或消费)减少的现象。挤出效应根据财政赤字对总产出的扩张效应在多大程度上被挤出效应所抵消,可分为:
(1)完全挤出效应
如果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当财政扩张增加需求时,由于经济中没有可利用的闲置资源,所以财政赤字不能增加总产出,只是提高了均衡利率。这样,由于利率上升挤出的私人或民间投资规模正好等于财政赤字或其增加额。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并不引起产出增加的情况,通常被称为完全挤出效应。
(2)不完全挤出效应
只要经济是处于还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一般就不会发生完全挤出。当财政赤字增加时,政府必须靠借款来支付其财政赤字。政府借款使用了部分私人储蓄,供私人借款来作为投资支出的储蓄剩余部分因此减少。但是,如果由于收入上升,储蓄随着政府支出增加而增加,那么,投资就没有必要一对一地下降。在存在失业的经济中,由于总需求增加提高了总产出,储蓄也相应地增加,所以,挤出是不完全的; 储蓄将增加,利率不会上升到完全挤出私人投资的程度。
(3)无挤出效应
在没有达到充分就业从而产量有可能增加的情况下,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配合财政扩张。因此,利率可以不升高,从而也不会发生挤出现象。如果在财政扩张过程中,中央银行为了抑制利率上升增加了货币供应量,那么由于收入增加而导致的超额货币需求就会由增加的货币供应来满足,利率就不会上升,也就不会发生挤出效应。
3. 税负后转
【答案】税负后转,又称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
负的方式,如对汽车销售商的课税,销售商如无法提高售价只好压低汽车进货价格,将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给汽车制造者,则为后转。后转往往是通过厂商和销售商以谈判的方式解决。
4. 税收抵免
【答案】税收抵免是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对于这种从应纳税额中扣除的数额,税务当局可能允许也可能不允许超过应纳税额。若在后一种情况下,它被称为“有剩余的抵免”; 若是在前一种场合,即将没有抵尽的抵免额返还给纳税人,就称为“没有剩余的抵免”。在西方国家,税收抵免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种形式,即投资抵免和国外税收抵免。
5. 有效保护率
【答案】有效保护率是指一个国家的一整套贸易壁垒使这一行业每单位产出的增加值提高的百分率。如果用对产出和投入征收的名义关税税率来表示有效保护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 j 代表对行业j 的有效保护率; t j 代表对行业j 的产品征收的名义关税税率; a ij 代表在自由贸易下各项投入成本占行业j 产值的比重。该公式表明,当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大于各项投入的平均关税税率时,有效保护率就大于名义关税税率。
对大多数行业来说,有效保护率往往会大大超过名义关税税率。这是因为,在各个生产阶段一般会出现关税结构的“升级”: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制成品的名义关税税率往往高于中间产品。这意味着最终产品的生产者一般比中间产品的销售者得到更高的有效保护率。
6.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答案】广义的行政管理支出包括现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以一般公共服务为主的二类科目:一是一般公共服务; 二是公共安全; 三是外交。
一般公共服务,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党派团体、政府各部门等。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主要用于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支持各机关单位履行职能,保障各机关部门的项目支出需要,以及支持地方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金等。
二、简答题
7. 试述国家预算的主要原则。
【答案】国家顶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以及编制国家预算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影响较大并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预算原则,主要有以下五项:
(1)公开性。国家预算是反映国家和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之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
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日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依据充分,数据确实,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仟意编造。
(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打理伏、造假账,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可以另编预算外收支预算,也应在国家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该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5)年度性。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要有明确的时间的界定,即所谓预算年度。预算年度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365天)。所谓预算的年度性原则,是指政府必须按照法定预算年度编制国家预算,这一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同时不允许将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的国家预算之中。
上述预算原则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一种预算原则的确立,不仅要以预算本身的属性为依据,而且要与本国的经济实践相结合,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一个国家的预算原则一般是通过制定国家预算法来体现的。
8. 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答案】财政支出的合理规模是从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入手,参照前人的规范性分析并结合本国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现实情况来寻求的。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三个方面。
(1)经济性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加快了,但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护生态环境等任务,这就要求在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适度提高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因而财政收入增长的可能性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必要性,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力一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 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 三是政府十预政策。
①关于政局稳定问题,皮科克与威斯曼的分析己略有所述,当一国发生战争或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时,财政支出的规模必然会超常规地扩大,而且事后一般难以降到原来的水平。
②关于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首先是和一国的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模式有关,一般而言,倾向于集中的单一制国家,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略高一些,倾向于分权的联邦制国家则相对较低,北欧各国山于政府实施高福利而导致财政支出规模最高。
③至于行政效率则涉及政府机构的设置问题,若一国的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经费开支必然增多,这是确定无疑的。
当前我国的关键还是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这里要抓好四个环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