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迄今为止,学术界已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探讨阅读能力的本质和特点。本文就当前在这方面比较有影响、传播比较广泛的一种观点一图式理论,由其工作原理及图式的内容角度出发,尝试探讨图式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下列三个问题是此文章的主线和中心:1.图式是怎样被激活的?2.在阅读中可能会涉及哪些图式以及对这些图式如何分类?3.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图式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回顾了大量关于阅读过程的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图式的激活基本上通过两种过程:材料驱动过程和概念驱动过程。这两种过程与阅读过程中的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上而下模式相吻合,而交互模式明显优于其它两种模式的单一运用。因此在此篇文章中作者是从交互模式的角度来看待图式的激活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自下而上的材料激活又强调了自上而下的概念激活。这种阅读与图式激活过程的相似之处极大地推动了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作者因此提出了要探讨的问题。 如Rumelhart所言,图式能表示从意识形态,文化现实到具体单诃意义,甚至到组成单词的字母的激活模式。人们所存有的图式可以表现他们所有的经验和知识。总之,人们的图式就是他们存于脑中的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深植于人们的图式之中。因此在阅读中的图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语言图式,一是内容图式。前者指的是词汇、句法、篇章层面上的语言知识,后者是关于普遍提及的读者的各种知识及其经验等。随着关于篇章分析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对篇章类型,篇章模式图式的培养。但对以英语为外语的读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文化图式的扩大和积累。其他图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助母语的帮助或通过对原有图式的修改和转接获得,但文化图式相对来说是一个重建的过程。 在从理论角度阐述与解释了阅读理解中所涉及的图式理论之后,作者总结了图示对于阅读理解的作用,图式法模式的活动和阶段序列,列举了一些可以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的方式和方法,如关键词介绍法、图表法、正误判断法、预测法、中外文化对比法、讨论法等。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激发同仁在实际工作中关注图式理论,并借助于更为科学的方式将其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在第四章中,为了验证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笔者在自己所带的班级中利用五个月的时间作了一个试验:在两个班中分别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一个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是图式理论指导下的新的教学模式。实验结果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效果要好得多。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数据并不能作为绝对的证据,但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图式的作用。 在本文的最后,作者从阅读指导的基本要素,即阅读材料、教师、读者三个方面出发,指出图式阅读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基于阅读材料的广泛性及中外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本文向英语学习者推荐“狭窄阅读”法,即阅读了话题或同一作者的作品,这样可帮助读者建立新图式或激活已有图式,提高阅读效果。此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新图式、激活旧图式、并介绍适当的阅读技能。最后,作者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此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