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侨大学旅游学院760人文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城市结构三种基本模型的形成机制。
【答案】(1)城市结构三种基本模型: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型、多核模型
(2)城市结构三种基本模型的形成机制
①同心圆模型的形成机制
同心圆模型又称为伯吉斯模式,是第一个模式解释社会阶层于城市内的分布。此模式于1924年由社会学家欧尼斯特. 伯吉斯基于芝加哥的情况而创建。同心圆模式描绘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形式为五个同心环状地带,核心为中心商务区,其余土地利用从商业中心区由内向外扩张。
伯吉斯假设有规律一致的地势,没有任何地区因为地势上的差异而较有吸引力。在均质的地面上,所有方向的运输同样容易,因此形成圈环状的城市扩展。市中心的竞争最剧烈,是最高地价所在,地价由市中心向外下降,由于不同土地用途有不同的付租能力,因而形成圈环结构。
②扇形模型的形成机制
扇形模型是美国的土地经济学家霍伊特,对36个美国城市住房租金进行研究后,于1939年提出的。他认为美国城市中住房租金是呈扇形或楔形分布的。形成扇形的原因:
①高租金住宅区从市中心商业区开始,沿方便的交通线向另一远处高租金住宅区延伸,最后彼此相连成一个扇形。
②高租金住宅区多选在环境条件较好地区
如滨水地区较远处的空阔地区。离市区及中心地区远就需要有快速的交通线与其联系。高租金地区形成后,便吸引中等租金住宅区在其附近发展,以便能分享高租金住宅区已形成的美好环境、便捷交通与社会声望。
霍伊特的扇形模型是在同心圆模型中加入交通因素的作用而提出的,特别是近些年来私人汽车与道路的发展,离市中心的距离的影响被减弱,因而出现扇形地域结构。
③多核模型的形成机制
多核模型是美国地理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于1945年提出的。他们发现美国城市不断向外扩大范围,并出现新的郊区,有自己的核心。与老的核心相比,新的核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出现多核心城市。多核心城市出现的原因是城市的多样化功能不断出现,而各种功能都有自己的特殊需要,所以在空间上呈现出这种特殊的空间地域结构。
多核模型由于考虑城市新的发展,注意的因素较多,与前两个模型相比,比较接近现实情况。
2. 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居于社会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是自然经济区域中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有:
(1)聚集作用
中心城市在其经济活动中能够实现商品和要素的集聚与扩散,成为一定区域内的资金、商品、技术、人才和信息活动的中心,是区域经济的产业聚集点。中心城市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聚集了许多优势行业和大量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总体经济实力明显强于周边其他城市。成为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指挥中心,能够带来巨大的集聚效应和巨大的商业机会,即“吸虹效应”。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是高层次与综合性的,主要通过其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来体现。
(2)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中心城市比一般城市具有规模优势和经济实力,是区域内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其经济势能远远高于周边的其他城市。同时,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备,金融、商贸、运输以及中介等服务机构配套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极强,对周边地区产生很强的辐射力,通过这种特有的极化与扩散效应,带动区域以及区内其他城市的发展,成为区域和区域内城市群
,各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均快于或优于其所辐射的区域和其他城市,起着导向与示范作的“火车头”
用,这种示范作用通过中心城市的创新机制得以保证。
(3)生产功能
中心城市的生产功能是指能吸引和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形成较高生产力,利用国际经济和新技术的积极因素,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形成新技术产业,实现城市工业化、现代化,使城市的主导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优势,在国际贸易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导致国际市场对其主导产业和产品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中心城市一般具有相对完整、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职能,提供区域生产、生活必需的产品,同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工业和产业集群。
(4)管理功能
中心城市是一定层次的政府所在地,具有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其目的是保证城市按照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合理发展,维护城市现有各项市政公用设施的完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各要素集散的功能,促进城市及区域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或功能的发挥。同时中心城市又是区域性公司、
企业等组织的管理机构汇集地,通过其指挥决策系统,发挥投资决策和产业配置、生产组织功能。
(5)服务功能
中心城市往往居于区域的市场或交通网的中心位置,是一定区域的客货集散地,通过市场机制为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服务,同时中心城市一般是区域的信息网络中心,是一定地域的人才汇聚之地,为区域提供信息交流场所,并发挥其“精神产品”的创造传播功能。主要表现在中心城市为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必需的服务,包括交通运输、通讯信息、中介咨询、会务展示、文化娱乐等服务。所以,中心城市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完善服务,为市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各种人才、投资商、旅游者服务,为周边城市服务。
(6)创新功能
中心城市比一般城市具有更强的综合创造能力,是各种新观念、新思想的诞生地或首播地,是新体制、新机制的发祥地或示范地,其创新功能主要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因此中心城市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区域的各项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聚集了大量的研究机构和各类高素质的人才,信息渠道通畅,创新意识很强,对区域的全面创新和快速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3. 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及内容
【答案】(1)经验主义方法论
经验主义方法论以归纳法为基础,其思想路线是:实践~观察~梳理~判断~结论。经验主义方法的特征:一方面观察是其重点,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价,得出结论; 另一方面,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人文地理学家常常从观察人文地理现象的某个方面开始,通过分析研究资料,以求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
(2)实证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是指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3)人本主义方法论
强调以人为本,把研究的主题对象放在主观的经验世界上。针对实证主义人文地理学忽视人这个主体的倾向,一些西方人文地理学者受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加强了对人的研究,以人这个主体为出发点,重视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
(4)结构主义方法论(系统的方法)
系统方法,是将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任何一个系统由四个要素组成:元素、结构、功能、环境。结构概念与系统、功能、元素等概念相联系在一起,是某一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方式。
4. 简述工业生产的特点
【答案】工业生产的特点包括:
(1)无明显季节性和地域性。
①无明显季节性:工业生产是物理的或化学的生产过程,它不像农业那样依赖自然条件,受季节的严格限制。除少数部门如制糖、晒盐等外,可以全年进行生产。
②无明显地域性:土地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不像农业那样受空间上的严格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业生产方法和工艺过程的地域性并不十分明显。
(2)生产过程的可分解性与专业化和协作化。
①生产过程的可分解性:工业生产过程一般都是可分解的,这一特征使专业化和协作化成为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