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829中国地理[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地理物象
【答案】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象)
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与客观地理环境并不完全一致,并不是人们对地理环境的
,而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 “照相”
2. 多核模型
【答案】多核模型是关于城市地域结构的学说,由哈里斯和乌尔曼提出。他们认为,一个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遵循了以下原则:
(1)各种功能活动都需要某种特定的要求和特殊的区位条件;
(2)有些相关功能区布置在一起,可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益;
(3)有些相互妨碍的功能区不会在同一地点出现;
(4)有些功能活动受其他条件的限制,不得不舍弃最佳区位。
3. 城市首位律
【答案】城市首位律是用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来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简单指标。某城市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全国城市人口的大部分,而且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领导城市定义为首位城市; 城市首位律己成为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一种常用指标,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
4. 实证主义方法论
【答案】实证主义是指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5. 白兰士
【答案】维达尔·白兰士是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人,他致力于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在他的倡导下,法国地理学从十九世纪后半叶起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一个有影响的法国地理学派。白兰士认为,自然环境提供了可能性的范围,而人类在创造他们的居住地的时候,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凭借自身的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
6. 领土
【答案】领土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国家必须具备一定的领土,不问其大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在国际法上不构成国家。但国家的领土并不要求绝对确定,部分边界未划定,或存在边界争端,均不妨碍其为国家。领土包括陆地和水域及其底土和上空。国家领土分为领陆、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和领空3个部分,上及高空,下及底土。领水附随于领陆。领空和底土又附随于领陆和领水。因此领陆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领土的主要成分,领陆如发生变动,附随于领陆的领水、领空和底土亦随同变动。
7. 旅游者
【答案】(1)国际上的定义
①国际旅游者
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过,到其他国际旅行24h 以上的人。除为获得一个由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长住国家去访问的人。
a. 不属于国际游客的情况
第一,为移民或获得一个职业而进入其他国家的人;
第二,外交人员或军队人员;
第三,避难者、流浪者或边境往来工人;
第四,逗留时间超过1年的人。
b. 属于国际游客的情况
国际游客是指到另一国家并且其目的符合下列条件的人:
第一,其旅行目的是娱乐,医疗、宗教、探亲、运动、会议、学习或过境的人;
第二,中途停留的轮船或飞机乘客;
第三,逗留时间不到1年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
第四,国际团体雇用不超过7年的雇员或回国短暂停留的侨民。
②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是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h 而少十一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2)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在国家旅游局的旅游统计中,相关的旅游统计指标定义如下:
①游客
游客是指仟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
,连续逗留不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长住国(或长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
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②海外旅游者
海外旅游者是指来华游人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
华侨、港澳台同胞。
③海外一日游游客
海外一日游游客是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④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长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⑤国内一日游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是指在我国人陆居民离开长住地l0km 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 、不足24h ,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8. 民间文化
【答案】民间文化指的是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从社会分层上看,它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它还是一种具有农业社会生活的背景、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它具有自发性、传承性、通俗化和程式化、实用性和娱乐性等特征。
9. 适度人口
【答案】适度人口论是探讨一个国家在现有的资源、科学技术水平下最适宜的人口规模的学说。它作为一种独立的人口理论,正式形成于20世纪初,奠基者是英国经济学家E ·坎南,1888年,他在《初等政治经济学》中认为“适度人口”是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规模; 最初确定“适度人口”概念的是瑞典经济学家K ·维克塞尔,他在《论适度人口》中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应当有其适度的人口规模、合适的人口密度,绝不能使人口规模超过该国的农业资源及它所能提供食物的综合能力,一国的人口增长应与它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适度人口论最初探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后扩展到探讨最适当的人口密度和人口素质。
10.逆城市化
【答案】逆城市化是指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城市化向农村地域推进,并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目前对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人们为了脱离大城市的居住不舒适性,追求纯粹的田园式居住环境,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工业选址的限制因素减少,工业企业为了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低廉的土地价格,把企业布局在中小城镇。许多大企业分别在中小城镇开设子公司和分厂,形成新的企业布局空间。
11.政治实力结构
【答案】政治实力结构是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及政府能力等实力要素组成的。每一权力要素都对政治地理单元的实力及有效地使用它的能力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