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测验分数为什么要合成?说明合成测验分数的主要方法。

【答案】使用测验时,需要将几个分数或几个预测源组合起来获得一个合成分数或做出总的预测。包括项目的组合、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等。

(1)测验分数合成的原因

测验分数要合成是因为测验施测以后,将受测者的反应与答案作比较即可得到每个人在测验上的分数,这种直接从测验上得到的分数是原始分数。它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为了使原始分数有意义,同时为了使不同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必须把它们转换成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上的数值。通过统计方法由原始分数转化到量表上的分数称为导出分数。有了导出分数,才能对测验结果作出有意义的解释。

(2)合成测验分数的主要方法

①临床判断。研究者根据直觉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组合以得出结论或预测的方法。其优点是能从整体上对各因素加以综合考虑,考虑到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同时,也能考虑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其缺点是主观加权可能受判断者的偏见的影响,不够客观,没有精确的数量指标,判断者需要受过训练并具有丰富的经验。

②推理方法。不考虑各个变量之间的经验关系,而是根据某种先验的理想程序来做推理性加权。包括单位加权和等量加权。单位加权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各个变量直接相加而得到一个合成分数;等量加权需要将所有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Z 分数)。

③多重分段。当用测验来决定取舍时,必须确定一个分数线,分数在这条线以上的人接受,在这条线以下的拒绝,这是只有一个预测源的情况。在实际决策中,人们往往不只使用一个预测源。这种方法只是把人分为达到最低标准(接受)与未达到最低标准(拒绝)两类,而不在两组人内部做进一步的区分。根据确定分数线的不同情况,多重分段可有两种主要模式:综合分段、连续栅栏等。

④多重回归。当同时采用几个预测源来预测一个效标,而这些预测源变量之间又具有互偿性时,多重回归是最常用来组合分数的模式。多重回归方程式的导出一般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的。

⑤合成分数的特殊方法。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组合分数,比如:完形记分、轮廓分析等。完形记分就是将各个变量看作一个整体,不是孤立地看每一个反应结果,而是看总的反应模式。轮廓分析主要是考虑被试在各个测验或量表上所得分数的轮廓,而不是将各个变量做简单的线性组合。

2. 简述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答案】信度是指测量所测得的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稳定性越大,一致的程度越高,就意味着测评结果越可靠。效度是指测评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即测评是否测量了它要测定的东西,

是否达到它所预定的测评目标。根据真分数理论的表达式

的关系:

(1)高信度是高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根据信度与效度的操作定义,效度是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有效变异)与观察分数变异的比值,即而信度是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变异与总变异(实得变异)的比值,即因此,高效度必然有高信度,而高信度则不一定会有高效度。

(2)效度受信度系数大小的限制。

根据真分数理论的基本公式,可以将效度表达式改成如下形式:

其中表示效度,表示信度系数。 可以得到信度与效度

而上式中一定大于等于零,因而,效度的大小始终受信度系数大小的制约。

3. 小明在一次统考中的语文、数学成绩转换成T 分数(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后,分别为65和70, 二者的差异是否有意义?(已知这次语文、数学考试的信度分别为0.84和0.91)

【答案】小明的这两门功课的T 分数之间差异的标准误是:

在95%的置信区间上,

其数学的T 分数只比语文高5分,故差异并不显著。

4. 请简述构造性测验与投射性测验的区别。

【答案】构造性测验与投射性测验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1)测验材料不同

构造性测验中所呈现的刺激意义明确,投射性测验中的刺激没有明确的意义,问题模糊。 (2)测验目的的实现途径不同

构造性测验项目中体现的测验目的与实际测验目的一致,而投射性测验所要测量的特性不能明显地从项目中看出来,即测验的目的不是直接实现的,而是通过间接的途径“投射”实现的。

(3)被试的任务不同

构造性测验被试的任务是明确的,即被试一看项目就知道被要求做什么,而投射性测验对被试的反应没有明确的规定,被试的反应比较自由。

(4)测验结果不同

构造性测验的测验结果有明确的标准,投射测验评分缺乏客观标准,测验的结果难以解释。

所以,二者相差要达到9.8分以上,才能有95%的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上的意义。因

5. 简述“心理特质”的含义。

【答案】心理特质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对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心理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心理特质是一种一般的神经心理系统,它可以综合不同的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心理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人的心理活动是十分丰富的,并不是他的每一种心理活动都会表现为一种特质,而是那些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才称得上特质。

(4)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人格)是由多种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特质组合,即使其特质类型相同,其特质水平往往也会有高低之分。

(5)心理特质可以决定一个人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倾向,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6. 如何理解焦虑?常用的焦虑测量工具有哪些?

【答案】广义来讲,焦虑是一种情绪:

⑴如果程度恰当,并主要针对某些特定的情境,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具有适应意义的负性情绪状态,这种体验的作用是向个体报告对外界情境的不适宜,驱使个体采取应付策略或行动,去改变自身的处境。

⑵如果焦虑成为自由浮动的、泛化的、或程度过强,便会成为一种异常状态。严重的、持续的焦虑,有可能形成病态人格。

常用的焦虑测量量表有:

①显性焦虑量表(MAS )

MAS 是泰勒按理论推理而建构的量表,最初目的是研宄焦虑对学习的动机或驱力作用。泰勒从MMPI 中获得了65个项目,后来又加入135条缓冲项目,这些项目都经过了5位专家的评定,从而构成了最初的MAS 。随后,此量表又进行了多次修订,最后从65个项目中选取了50个项目,把缓冲项目增加到225个,并采取了MMPI 中的L 、K 和F 量表中的项目。

关于该测验的重测信度,在间隔3周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9, 间隔为5个月的相关系数为0.82, 间隔为9〜17个月的相关系数为0.81。

②《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 )

STAI 是由施皮尔伯格等人根据他的理论编制的。该问卷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状态焦虑,即评定人们“现在”或最近一个特定时间内的感受或人们将要遇到特别情景时的感受;二是特征焦虑,即评定人们通常情况下的情绪体验。

STAI 按状态焦虑和特征焦虑分别为大学生、中学生以及在职成人的不同性别群体建立了常模。该测验与相关量表的相关在0.41〜0.85之间,表明有较高的同时效度。

③测验焦虑量表

a. 施皮尔伯格的TAI 对焦虑的定义还是根据其状态一一特质理论,把测验焦虑看成特质,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