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自编测验

【答案】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依照标准化测验的命题形式,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编制的测验。与标准化测验相比,其内容范围较窄,常模团体亦较小,适用范围较窄。但可弥补标准化测验的编制成本较高、数量少、不足以满足实际需要的缺点,在日常应用中常占主要地位。其考试范围、数量和题型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或课程标准,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记分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该类测验实施简单,可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进步情况。缺点是不能充分测试学生的学习成就,评分时有一定的主观性,难易程度不易控制。

2. 常模

【答案】常模是一种参照标准,是指有一定代表性且数量足够大的样本(即标准化样本)在某项测验上的分数分布。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可用于评价受测者该项测验成绩的标准。根据测验适用的对象团体,可分为全国常模、特殊团体常模、地区常模、学校常模等;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常用的有年龄常模和年级常模两种。按不同年龄阶段制定的各年龄阶段的常模,多为智力测验所采用;按学校年级制定的各年级的常模,适合教育测验;根据分数的性质,可分为百分位常模和标准分数常模等。

二、简答题

3. 试析智力的形式与发展过程中的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答案】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智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是重要的,个体的智力是在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支配下由成熟和学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无法分离的,两者相互依存,彼此渗透,致使智力得到发展。没有环境,遗传的作用是无法体现出来的;没有遗传作为最初的基础,环境无法产生影响。

⑴遗传因素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①在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因素的作用是重要的。同卵双生子之间的智商相关最高,无血缘关系者之间的智商相关最低;生父母与生子女之间的智商比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相关高,这是因为前者包括遗传因素的作用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后者只包括环境因素的作用。

②遗传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是明显的。遗传因素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不是决定条件。遗传对智力的发展作用存在年龄差异,它对智力的影响随年龄增大而减弱。

⑵环境因素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①环境指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一般认为,大多数儿童的素质是相差不大的,

其智力发展所以有差异则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所造成。

②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经常用个体后天智力的变化发展来说明。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从遗传所得到的潜在智力是不一样的,这种潜在智力开发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环境。

③在环境因素中,社会生产方式是影响智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生产力影响经济生活、科学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从而影响人的智力发展。

④营养是影响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幼年的营养直接关系到智力的发展。这是因为营养不良会影响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

⑤社会生活条件对智力发展的决定作用,通常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教育在智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总之,智力的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起作用的,遗传为今后智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蓝图,提供了可能性,而这个蓝图是否会实现则依靠后天环境的作用,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共同协调智力的发展。

4. 简述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原理。

【答案】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是当今测验技术的最高水平,也是项目反应理论最有特色的应用。

(1)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实现条件:

①在测试过程中能快速估计被试水平参数和参数估计精度。

②能针对精度目标,选出与被试水平相匹配的试题进行测试。

③对于使用了不同试题施测的被试能估计出具有同一参照系的水平值。

(2)在项目反应理论指导下,在测试中,计算机可以不断估计被试的潜在特质值9, 可以通过累加参测试题的信息函数而计算测验的精度。

5. 目标参照测验的题目区分度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确定?

【答案】测验项目的区分度一般采取两类指标:难度差值和相关系数。

(1)难度差值

①掌握组——未掌握组鉴别指数(D )

a. 分别计算掌握者和未掌握者两组在某项目上的平均通过率,

记为

指数为: 则该项目的鉴别

b. 鉴别指数D 的大小,可以直观反映出该项目在多大程度上对掌握者和未掌握者作出了区分。D 值从-1.00到+1.00之间变化,越接近于+1.00, 题目区分度越高。 ②个人获得指数

a. 采取前测一后测方法,可获得在前测中错误回答某项目而在后测中能够正确回答的被试人数比例,此即该项目的个人获得指数,其值在0至+1.00之间变化,其大小直接反映了经过教学活动之后受益的被试比例。

b. 由于只考虑到前测中失败而在后测中通过的被试,却没有考虑到在前测中通过而在后测中反而失败的被试,因而其值不会出现负值,这使它所能反映的问题少于一般的区分度指标,因此其应用也受到限制。

(2)相关系数

以相关系数为指标的区分度在-1.00至+1.00之间变化,当其值为负时,应检查题目的问题所在,予以修改或删除;当其值为正时,越接近于1,题目越有效;当其值为0时,题目不具区分力,一般不予保留,但在纯粹目标参照测验中应视该题所测内容在内容范围中的重要性而决定其取舍。

6. 请根据表10.3中专家评定结果的平均数对表中14道题目的内容效度进行评定,并决定题目取舍。

表 9位专家对14道题目的等级评定结果

【答案】从表的结果中,可以直接分析每一道题目的内容效度并进而决定题目的取舍:

(1)若以中数为基础进行分析,表中第2、7、14题均是针对目标内容1而编制的,经专家评定,这三题所测内容均和其目标内容之间具有完美的匹配(等级评定中数均为5); 同理,第4、12、5、11题的内容效度亦得到很高的评价。因此,这七道题目无疑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再看,第1、3、6、9题所测内容与其目标内容之间的匹配程度分别被评定为较好(中数为3)或

,说明这四题也还是可取的,只需根据专家意见略作修改即可,最后,第8、13、很好(中数为4)

10题的内容效度一般(中数为2)或较差(中数为1),说明这三题没有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其欲测的目标内容,内容效度很低或根本不具备内容效度,一般需作较大的修改或删除。

(2)若以均值为基础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与上述以中数为基础进行分析的结果是十分类同的。

(3)为了增加参加评定的专家们之间的一致性,也可根据每位专家在所有题目上所评等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