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962音乐学科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威伯恩
【答案】奥地利作曲家,与贝尔格同为勋伯格的学生。他运用十二音技术创作,手法精炼,将一些看似孤立的音乐素材,按复杂的对位和节奏型有机结合,虽作品结构微小,但极具表现力。作品多为简洁短小的室内乐曲和歌曲,预示了整体序列音乐的观念,对20世纪后半叶作曲家有很大启示。
2. 蒙泰威尔第
【答案】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作曲家,1590年起供职于曼图亚公爵府,1613年起任职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歌剧乐派的奠基人,完整留存歌剧作品《奥菲欧》、《尤
,确定歌剧中独唱与合唱、主调与复调、声乐与器乐之间的比利西斯返乡记》和《波佩亚的加冕》
,并在器乐中采用弦乐的震音和拨弦等例关系,强调以音乐手段表达人的情感,创立“激情风格”
新手法。所作世俗声乐作品包括9卷牧歌,努力深化音乐的表现力,运用了大量背离传统的手法,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蒙泰威尔第在继承文艺复兴音乐成果的同时开创了巴洛克新的声乐和器乐风格。
3. 科普兰
【答案】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和评论家。运用美国地方语言写作的舞剧《阿巴拉契亚的春天》、《小伙子比利》、《牧场竞技》和配乐诵唱《林肯肖像》使之成为美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50年代后转向十二音技法作品的创作。同时他是美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倡导者,著有几本论著。
4. 《费德里奥》
【答案】贝多芬创作的唯一歌剧作品,采用法国大革命时期盛行的“拯救歌剧”题材:青年女子莱奥诺拉为解救被冤屈囚禁的丈夫弗洛列斯坦,装扮成男子,化名费德里奥,潜入监狱与监狱长皮扎罗斗智斗勇,最终夫妻团聚。莱奥诺拉体现了具有高尚隋操和自我牺牲精神的理想形象,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信念。贝多芬为此剧写作了四首序曲。
5. 法国序曲
【答案】17世纪在歌剧、清唱剧和芭蕾舞剧之前演奏的器乐曲,由“慢—快—慢”三段组成,一般包括一个庄严缓慢的附点节奏段落,继以一个模仿风格的快速段落,最终以快速段结束。法国序曲由法国歌剧作曲家吕利创用。
6. 雅那切克
【答案】捷克作曲家。生于摩拉维亚,是民歌的热情收集者,最初以《摩拉维亚民歌集》闻名,而其国际声誉主要系于歌剧,包括《耶奴法》、《卡佳·卡巴诺娃》、《死屋手记》,其他代表作品还有交响诗《塔拉斯·布尔巴》、钢琴曲《在簇叶丛生的小径上》。
二、简答题
7. 简述希曼诺夫斯基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希曼诺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1882~1937), 20世纪波兰的重要作曲家、钢琴家。对波兰塔特拉山里人的歌舞及民间音乐进行研究后,创作出一批具有波兰民族精神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2)代表作品:①歌剧:《哈吉斯》《罗杰尔王》。
②芭蕾舞音乐:《曼特拉戈拉》《哈尔纳西》。
③管弦乐:三部交响曲、《交响复协奏曲》,两部小提琴协奏曲。
④钢琴曲:9首前奏曲、12首练习曲、3首奏鸣曲、4首波兰舞曲、22首玛祖卡舞曲、3首《假面具》等。
(3)艺术成就:
①他是20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将西欧现代音乐技法与波兰民族音乐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独具个性的创作道路,成为波兰现代音乐的奠基者。
②他的音乐采用新颖的波兰山区音调,旋律宽广,有时为多调性,不少作品还含有标题性,并呈现出无调性因素。他的歌剧和小提琴协奏曲尤其值得称赞。
8. 圣母院乐派对音乐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案】圣母院乐派是指12, 13世纪在法国巴黎圣母院中产生的乐派。该乐派的主要贡献在于:
其一,它是晚期中世纪复调最有活力的中心,在这里复调音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最精致。
其二,在复调节奏的记谱上发展得最完善,也有所创新,节奏模式在这里得到了丰富的运用。
其三,在“奥尔加农”复音音乐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华丽奥尔加农和狄斯康特的特点,上方第二声部花唱的音符越来越多,下方定旋律声部中每一个音被无限拖长,演唱中需要几个人轮番换气演唱。下方厚实的支撑与上方流动飘然起伏的旋律,形成了一种空旷感,似乎与耸入石天的哥特塔顶形成呼应,这种变化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化,更富有神秘的形象感。
圣母院乐派出现了两位重要的复调作曲家:莱奥南和佩罗坦。他们是现在所知最早的中世纪作曲家。莱奥南
,华丽奥(Leoninus ,约1135~1200)以擅长写作华丽奥尔加农著称,作有《奥尔加农大全》
尔加农体裁在他手中发展到了顶峰。佩罗坦(,约1160~1205或1225)的成就主要体
现在狄斯康特方面,他创作了一批三四个声部的复调作品,在发展音对音作曲技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9. 巴罗克时期的主要乐器有哪些?
【答案】巴罗克时期的主要乐器可以分为四大类:
(1)键盘乐器:
古钢琴、大键琴和管风琴。
(2)弦乐器: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琉特琴在巴罗克时期逐渐失去原有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小提琴。
(3)管乐器:
较常见的是双簧管、低音管、长笛; 铜管乐器中的法国号、小号、长号常常出现在大型的合奏中,但在独奏乐中较少见。
(4)打击乐器:
定音鼓是乐队中经常使用的乐器。
10.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音乐观念的更替?
【答案】(1)文艺复兴时期是声乐复调音乐的黄金时代。
(2)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器乐体裁。
(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使宗教产生了新的变化,世俗音乐得到发展,宗教与世俗音乐的分野开始模糊。
(4)音乐情感呈一元化状态,二元化、戏剧性的因素也在酝酿之中。
11.德国的恋诗歌手和名歌手。
【答案】(1)恋诗歌手:
12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下半叶,在德国出现一种被称为“恋歌”(minnesang )的方言抒情歌曲,唱这类歌曲的歌手即“恋诗歌手”(minnesinger )。他们之中有很多是贵族骑士,以演唱爱情歌曲为主,而且常常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乐曲多为一拍子或四拍子,采用爱奥尼亚调式、分节歌形式,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种称为“巴体歌曲”(barform )的分节歌,其旋律发展的基本结构
,即前两句歌词用同一个旋律(aa ),新的旋律(b )配上新的歌词,类似于副歌。 为(aab )
(2)名歌手:
名歌手是15~16世纪在恋诗歌手之后出现的,随着骑士阶层的衰落、市民阶层的崛起而产生,并且逐渐替代了恋诗歌手。名歌手大多是中产阶级或具备某种手艺的诗人,他们不到处游荡,而是隶属于有组织的行会,每个人在行会中的地位通过各种歌唱比赛,按照严格的评分标准来评定,从最低到最高分别为艺徒、学友、歌手、诗人、名家等级别。瓦格纳的乐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就是对这段史实的描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