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811管理类综合之财务会计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流动负债
【答案】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以流动资产或增加其他负债来抵偿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付利息、应交税费和其他应付款等。确认流动负债的目的,主要是将其与流动资产进行比较,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2. 短期借款
【答案】短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在1年以内(特殊情况下在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内)的款项。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款项时,应签订借款合同,注明借款金额、借款利率和还款时间等。企业取得短期借款而发生的利息费用,一般应作为财务费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一般按季度在季末月份结算借款利息,每季度的前两个月不支付利息。
3. 现值
【答案】现值计量属性适用于资产与负债,换言之,资产和负债都可以按其现值进行计量。资产的现值是指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负债的现值是指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
4. 所有者权益
【答案】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资产一负债一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反映的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之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所有者权益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
5. 留存收益
【答案】留存收益是指归所有者所共有的、由利润转化而形成的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法定盈余公积是指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根据企业净
利润和法定比例计提的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是公司出于实际需要或采取审慎经营策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一部分留存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中用于以后年度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6. 工作量法
【答案】工作量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平均计提折旧的方法,其累计折旧额为完成工作量的线性函数。采用这种方法,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随着完成工作量的增加而逐渐递减,其效能与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无关。因此,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总额可以均匀摊配于预计的每一单位工作量。
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也应首先确定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 然后根据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确定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最后根据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和某月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就可以计算出该月折旧额。
7. 应收票据
【答案】在我国,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或未兑现的商业汇票。从广义上讲,应收票据作为一种债权凭证,应包括企业持有的未到期或未兑现的各种票据,如汇票、本票和支票等。但在我国会计实务中,支票、银行本票及银行汇票均为见票即付的票据,无须将其列为应收票据予以处理。
8. 收入与利得
【答案】(1)收入的含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分为狭义收入和广义收入:
狭义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出资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广义收入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表现形式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但不包括与所有者出资等有关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2)利得的含义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具体分为:
①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②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3)收入与利得的关系
收入与利得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都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积极利益的流入。收入与利得的区别在于产生收益的业务性质,前者产生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比如主营业务、兼营业务等,后者产生于企业的非日常活动,比如处置固定资产、捐赠等。
9. 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
【答案】按期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 (1)余额百分比法是按应收款项余额的一定比例估计该应收款项坏账损失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每期所估计的坏账损失,应根据坏账损失占应收款项余额的经验比例和该应收款项的余额确定。
(2)账龄分析法是按各应收款项账龄的长短,根据以往经验确定坏账准备百分比,并据以估计坏账准备的方法。这里所指的账龄是指客户所欠账款的时一间。虽然应收款项能否收回及其回收的程度与应收款项过期长短并无直接联系,但一般来说,账龄越长,账款不能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企业可以按应收款项的账龄估计坏账准备。
10.其他应付款
【答案】其他应付款是指除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以及预提费用以外的各种偿付期在1年以内的款项,如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等。其他应付款的数额一般能够直接确定,发生时,应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偿付时,应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简答题
11.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权责发生制为什么也是财务会计的一项基本前提?
【答案】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是指组织与开展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必须首先明确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1)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具体说明如下:
①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要开展会计工作,首先应明确认定会
,解决为谁记账、算账、报账的问题。 计主体,也就是要明确会计人员的立足点(立场)
②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与清算。
③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就是将一个企业的全部经营期间人为地划分为相等时间段落。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结算账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④货币计量。财务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要记账,必须确定记账本位币; 要编表,必须确定报告本位币。不但要确定依据何种货币记账,按何种货币编制报表,还需要判断该种货币本身的价值是否基本稳定。
⑤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计制,它要求对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各项业务,以是否取得经济权利、是否承担经济责任为标准,决定资产、负债、收入(广义)和费用(广义)的确认。现代企业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2)权责发生制是财务会计的一项基本前提,在于开展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特别是进行会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