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78新闻理论与实务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3
● 摘要
一、解释概念
1. 《万国公报》
【答案】《万国公报》是指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销量最大、影响最大的一份由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其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出版的《中国教会新报》,由林乐知创办、主编,主要撰稿人有李提摩太等。该报在内容上,用大量篇幅刊登时政评论,选录一周的《京报》,刊载商业行情,介绍科学知识; 为帝国主义侵略辩护,鼓吹西方思想改造中国,其目的是将中国完全置于西方的控制之下。《万国公报》的读者对象由基督徒扩大为鼓吹中国变法的社会各界人士,皇帝也经常阅读该报,对于维新变法的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该报反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其目的是希望中国的社会改革沿着殖民化的道路发展。
2. 伯明翰学派
【答案】伯明翰学派是以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 (5)为核心的文化研究学派,代表人物有斯图亚特·霍尔、大卫·莫利、洪美恩、约翰·费斯克等。它主要采用文本分析和受众调查的研究方法,认为大众传播产生了大众文化,其中容纳了丰富的意识形态内容,反映了斗争之下形成的权力关系; 由于符号的多义性以及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能会对文本做出偏好性、妥协性、对抗性等不同的阅读行为。伯明翰学派是批判学派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学派。
3. “走转改”
【答案】“走转改”是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在新闻领域倡导联系实际、深入基层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2011年8月共同提出,倡导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项活动致力于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培育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继承弘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等。
4. 报章文体
【答案】“报章文体”是清末时期我国近代报刊文体的一种称呼,广义上,是指当时报刊上的一切新闻文体,狭义上,是指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政论家在报刊活动中创造的一种新颖政论文体。报章文体由王韬开启,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的运用最有影响,因此又称之为“时务文体”。这一文体打破传统古文、时文、骄文在写作上的清规戒律,畅所欲言; 文字浅显易懂,雅俗共赏,同时根据内容需要,使用俗语、韵语及外来词汇句式; 在平易晓畅之余,热情奔放,富于煽动。“时务文体”,不仅戊戌前后风靡一时,而且对辛亥革命乃至“五四”运动以后的报刊文章也有很大影响。
二、简答题
第 1 页,共 4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