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78新闻理论与实务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3
● 摘要
一、解释概念
1. 苏报案
【答案】《苏报》18%年在上海创刊。创刊人胡璋(铁梅),1900年出售给中国人陈范,《苏报》开始具有进步的政治倾向。1902年冬,《苏报》开辟“学界风潮”专栏。1903,陈范聘请爱国学社成员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连续报道了国内外学生的爱国运动和革命运动,声援进步学潮,受到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欢迎。《苏报》实际上成为革命组织爱国学社的言论机关。
《苏报》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并在显要位置刊发了章士钊的《驳康有为最近政见书》,《苏报》激烈的革命言论,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也自然引起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惊恐与忌恨。清政府以《苏报》刊载章太炎介绍《革命军》的文章以及章太炎、邹容低毁清政府、图谋不轨为借口,通过上海租界巡捕房,包围《苏报》馆和爱国学社。章士钊、蔡元培等闻讯走避脱险,章太炎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7月7日,租界当局查封了《苏报》。1904年5月,章太炎被判监禁3年,邹容2年,《苏报》被判“永远停刊”,邹容在狱中受折磨病死,这就是著名的“苏报案”。“苏报案”的发生及章太炎、邹容的狱中斗争,扩大了革命的思想影响。广大的知识分子纷纷从改良主义的思想影响下解放出来。从此,改良派的思想阵地日益缩小,革命派的思想阵地日益扩大。
2. 观点的自由市场
【答案】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观点。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又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是在17世纪、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其核心反映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主要观点包括: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②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 ③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④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3. 新闻的主体
【答案】新闻的主体是新闻的躯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新闻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内容比导语更详尽、充实,篇幅比导语长些,是
第 1 页,共 5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