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特殊青少年服务

【答案】青少年群体中有一部分需要予以特别的服务,如残疾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应为他们的就学、就业、康复、婚恋提供特别的服务; 再如对一部分违法犯罪青少年,需要提供法律保护、矫正、回归等多方面的服务。对这些特殊青少年,需要通过社会工作使其发扬长处,克服短处,使之贡献社会、回归社会、健康成长。

2. 过程评估

【答案】过程评估针对的是机构运行或服务提供过程。过程评估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搞清楚机构(成员)提供了哪些服务、服务是如何提供的以及服务过程是否指向计划目标。

3. 社区矫正

【答案】社区矫正是指社区刑罚执行活动,与监禁刑罚相对。社区矫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的社区矫正强调对非监禁者执行的活动; 对象是罪犯; 场地是非监禁机构的社区; 管理者是专门的国家机关; 时间是刑事判决、裁定、决定确定且生效的期限; 目的是矫正服刑罪犯的犯罪心理、意识、恶习性质是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2)广义的社区矫正,其工作队伍除专业矫正人员和社会工作者这一执行主体之外,还包括社会志愿者、社区居民等辅助工作者。其目的不仅仅是要帮助矫正对象改变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还要促进其完成再社会化。

4. 青少年社会工作

【答案】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以青少年为案主的社会工作。从过程角度去认识,则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为: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发展至最大限度,以贡献于社会和国家。

5. 纵贯研究

【答案】纵贯研究是指在不同时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纵贯研究包括三种类型:

(1)趋势研究是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例如,每隔一年或半年就调查一次人们对政治改革的态度。

(2)同期群研究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3)追踪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纵贯研究的特点在于,它能了解现象的发展过程,能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此外,由于各种变量的时间顺序清楚,因此容易作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但纵贯研究的调查范围较小,难以进行不同类型的比较。

6. 儿童观

【答案】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儿童观,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对儿童群体的基本认识,即如何认识儿童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儿童的社会本质以及儿童的社会作用等问题:

(2)对儿童个体的认识,即怎样看待每一个儿童的本质,如何认识儿童的主动性和多样性等。

7. 认知理论

【答案】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8.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答案】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进行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9. 社会服务

【答案】社会服务是指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10.什么是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2)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二、简答题

11.简述认知/行为理论的局限性。

【答案】认知/行为理论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限制社工对案主问题的弹性反应或者说将案主标准化,消解了案主的独特性;

(2)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

(3)认知取向的治疗强调思维影响情感经验,忽视情感经验的重要性;

(4)认知治疗重视意识,忽视无意识;

(5)认知治疗是个人聚焦的,过分强调理性和客观性,是一种基于个人主义的科学方法,这势必受到后现代主义者的批判;

(6)行为取向的治疗重视行为的学习或模仿,但行为是在互动的场景下实现的,有时候在控制情景下,学习的行为模式在特定的生活领域并不一定有效;

(7)认知、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是复杂的,甚至是难以辨识的,而认知/行为的基本理论框架是建立在对二者的交互作用的认识上,这可能是一个过于简单化的认识;

(8)认知/行为治疗不适用于那些缺乏汰知能力的人。

12.系统视角是如何体现“人在情景中”这一原则的?

【答案】系统理论为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一个情境以显示个人与环境如何交互影响、不同的变迁主体如何牵涉其间、社工及其机构如何成为改变的目标,这促使社工要从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情境出发以实现对案主问题的理解并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从而真正践行“人在情景中”这一核心理念。

系统理论的实践原则更为具体地体现了“人在情景中”这一原则:

(1)系统的观点有助于维持实践的一致性,从案主所处的情境出发,看到他们的限制和机会,辨识案主和社工的权力、责任及其可能发挥的影响力。

(2)认识到情境的重要性,情境决定社工的目标和可能的回应方式。

(3)采用积极的视角,要在不利境遇中看到改变和进步的可能性。

(4)辨识行为模式以看到积极的可能性和应改变之处。

(5)系统理论重视过程,即关系和互动是如何产生的,内容和结果如何,要看到案主的正面技巧和积极的关系并尝试将此转移到另外的情景中。

(6)与他人一起工作也是系统理论的重点,包括重要他人、个人支持网络、机构和社区资源,并与他人一起工作。

13.简述互助性小组与成长性小组的异同。

【答案】(1)相同点

①都是通过小组成员与工作员、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达到小组的目标。

②都是通过各种具有目的性的小组活动、小组分享方式来开展小组工作。

③小组过程中都要制订小组规范,都要按照小组工作的流程开展工作。

(2)不同点

①小组目标不同,互助性小组的目标是希望运用小组的方法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重建社会资本,达到自助互助的目的; 而成长性小组的目标则是希望组员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