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801音乐学基础理论、和声作品分析、钢琴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京房六十律
【答案】京房六十律是由汉代律学家京房(公元前77一公元前37)所创的律制。京房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发现“仲吕极不生”问题的律学家。据《后汉书·律历志》载,他在传统三分损益法生十二律基础上,继续往下推算直至第60律。当生到第54律“色育”(仲吕以后各律京房皆自刨律名)时,与黄钟的音差只有3.6音分,人耳已很难辨别。因此,京房认为仲吕还生黄钟的要求已基本达到,在六十律中基本可以实现周而复始旋宫转调。六十律的提出,揭开了中国古代律学史第二个发展阶段——探求新律时期的序幕,对后世律学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2. 鼓子词
【答案】鼓子词是宋代一种说唱艺术,产生于北宋时期,因以鼓为节拍,故而得名。其音乐特点是通篇只用一个词调反复演唱,每段兼以说白,构成抒情性和叙事性兼而有之的说唱艺术特色。表演时说白和歌唱相结合,以唱为主。北宋末年赵令畴为之加上管弦伴奏,由三人以上配合表演,“歌伴”兼任和唱与伴奏。赵令畴作有《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是最早以说唱音乐形式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这是目前唯一能够确定为宋代流传下来的鼓子词,也是宋代鼓子词的代表作品。
3. 三分损益法
【答案】中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生律方法。记载在《管子》一书的《地员篇补注》中,原文是“凡将起五音,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音,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生羽。有三分而去其乘,以是生角。”计算出来的五音,按其高低排列起来是:徵羽宫商角。《吕氏春秋·音律篇》记载了用同样方法计算出的十二律。
4. 清商乐
【答案】清商乐指三国、两晋、南北朝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一种汉族音乐,是相和歌的继承与发展,是东晋南渡以后,北方的相和歌随着汉族政权南迁,和南方的江南吴歌、荆楚西声逐渐融合成一种新颖的音乐。其作品绝大多数皆以爱情为题材,较少有触及社会矛盾的现实内容,风格一般都较纤柔绮丽,但也有许多确实具有清新自然之美,主要用干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清商乐包括了“中原旧曲”(相和歌)、“江南吴歌”、“荆楚西声”三种成
分,其中主要成分是南方民间音乐。南北朝以后,清商乐完全取代了相和歌,成为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隋唐时期,清商乐则列人多部乐中,是华夏正声的象征。清商乐所用乐器有钟、馨、琴、瑟、击琴、琵琶、箜篌、筑、筝、节鼓、笙、笛、箫、篪、埙等巧种。其“清商三调”是沿用“相和三调”而来,即平调、清调、瑟调。清商乐的古调至今多存于琴曲之中。
5. 《乐记》
【答案】《乐记》是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汉族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乐”兼指诗、歌、舞三者,但主要以论述音乐为主。旧传23篇,现存11篇,其中8篇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篇目为:《乐本篇》《乐论篇》《乐礼篇》《乐施篇》《乐情篇》《乐言篇》《乐象篇》《乐化篇》《魏文侯篇》《宾牟贾篇》《师乙篇》,同时保存在《礼记》卷十一和《史记·乐书第二》之中。《乐记》的核心内容是系统地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这是自西周建立礼乐制度以来,第一次从理论上对礼乐的本源,即“礼”和“乐”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总结。《乐记》所论述的音乐美学思想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音乐的本质和特征、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的审美作用、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的社会功能,甚至对音乐的创作过程也做了简短而生动的描述。《乐记》中记述音乐人物的原有5篇,《季札》和《窦公》2篇己经失传,现存3篇音乐谈话录,即《魏文侯篇》《宾牟贾篇》《币乙篇》,为今天认识和研究先秦时期音乐文化的面貌和不同历史人物的美学观念提供了具有很高可信价值的文字材料。关于《乐记》一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问题,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观点,一说是公孙尼子所作,一说是汉武帝时代的河问献王刘德所作,也有认为是汉代刘向、刘欲父子所作,但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成书于西汉,思想资料来源于先秦诸子言乐事。
6. 虞山派
【答案】我国明代中叶兴起的一种古琴流派。创始人为严澂,他作过三年知府,在京师曾向琴人沈音及民间琴师学琴,失意后退居山林,又向徐门弟子陈星源学琴。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常熟虞山组织琴家结社,名琴川社或为琴川派,因地处虞山,又为虞山派。严段曾主持编印了《松弦馆琴谱》,收入他弹过的29曲和撰写的文论《琴川谱汇序》,文章强调琴艺应发挥音乐本身的表现力,认为“盖声音之道微妙圆通,本于文而不尽于文,声固精于文也”。曾使“一时琴道大振”。虞山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徐青山(上瀛),是严澂的师兄弟,两人关系甚驾,但演奏风格不尽相同,严澂提倡“清微淡远”,要“取其古淡清雅之音,去其纤靡繁促之响。”而徐青山则认为“调之有徐必有疾”,将严澂未曾收录的《乌夜啼》、《锥朝飞》、《潇湘水云》等优秀琴曲继承下来,所传30余曲,由他的弟子夏溥在清康熙十二年编印成《大还阁琴谱》。徐青山还著有表演美学著作《溪山琴况》共总结了“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二十四况。作者对每“况”都作了较详尽的阐述,以第一“况”——和为例,他讲到弦与指、指与音,音与意相合,即乐器,演奏技巧,音乐的表现等方面要合为一个整体。在况与况之间,或每况的论述中,徐青山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和嵇康等先哲的见解,强调孤高寡和的情调,追求静穆古雅的风格。
7. 李延年
【答案】李延年(?~约前90年之后),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西汉音乐家,汉武帝时代乐府领导人,父母兄弟都以音乐为职业。李延年早年因犯法受腐刑,当了太监,后因“性知音、善歌舞”而得到汉武帝的宠受,被封为协律都尉,主管乐府。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对我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延年善于歌唱,史称“每为新声变曲,闻着莫不感动”,还擅长作曲,作有《郊祀歌》十九章,即为武帝祭祀天地而制作的歌曲乐章,并将西域乐曲《摩诃兜勒》改编成“新声二十八解”,成为最早明确记载运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西汉乐府形成重视民间音乐的传统并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李延年的才华和卓越领导是密不可分的。后来李延年命运多外,最终全家被处死,成为封建时代音乐家不幸命运的缩影。
8. 《广陵散》
【答案】《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汉族一首大型琴曲,中国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根据蔡邕《琴操》的记载,琴曲表现了聂政刺韩王的悲壮故事。现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谱中有“刺韩”、“冲冠”、“发怒”、“投剑”等分段小标题。琴曲共有45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着重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之后则表现了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和赞扬。正声则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刻画出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气贯长虹、声势夺人的音调一直为封建的道学家们所咒骂,宋代朱熹所说:“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由此,《广陵散》也成为我国现存琴曲中唯一一首具有杀伐战斗气息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二、选择题
9. 《神奇秘谱》共包含琴曲的数目为( )。
A.53首
B.54首
C.63首
D.64首
【答案】C
【解析】《神奇秘谱》全书共分三卷。上卷称《太古神品》,收十六首作品。中、下卷称《霞外神品》,收四十八曲。
10.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是( )。
A. 三分损益
B. 五度相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