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

A . 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有效举措
B . 是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
C . 是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
D . 是新中国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和船坞。以你的理解,这些最初的工厂大多从事() A.冶金采矿业。 B.纺织服装业。 C.农产品加工。 D.机械制造业。 “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是为了() A.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 B.减轻农民负担。 C.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D.改革经济体制。 1957年3月,刘少奇在湖南长沙市中学生代表座谈时,说“现在的任务”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此时要建设的“新农村”是() A.农业合作社。 B.人民公社。 C.家庭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对中共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过渡时期采取土地全民所有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实行土地公有制。 D.改革开放后土地所有权归农民。 1956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即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三者为主体,而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三者为补充。陈云的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