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913高分子化学[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链自由基向单体转移

【答案】链自由基向单体转移链是自由基向单体转移一个活泼氢原子或从单体夺取一个活泼氢原子,结果链自由基的活性消失变为一个大分子,单体变为单体自由基的反应。

2. 高分子材料

【答案】高分子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材,加入适当助剂,经过混炼(或塑炼)所制成的能够进行成型加工的材料。.

3. 竞聚率

【答案】竞聚率是单体均聚链增长速率常数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的

它表征两单体的相对活性,r 值越大该单体越活泼;根据r 值,可判断两

单体能否共聚和共聚类型,例如示不能自聚。为理想共聚

4. 胶束成核与均相成核

表示自聚倾向比共聚大;

为嵌段共聚。

表示共聚倾向大于自聚;r=0表

【答案】(1)胶束成核是指经典乳液聚合体系选用水溶性引发剂,在水中分解成初级自由基,引发溶于水的微量单体,在水相中增长成短链自由基,难溶于水的单体其短链自由基只增长少数,就被沉析出来,与初级自由基一起被増溶胶束捕捉,引发其中的单体聚合而成核的过单元(<4)程。

,由于静电作用而(2)均相成核是指在过饱和溶液,组成沉淀物质的离子(又称构晶离子)

缔合,自发的形成晶核的过程。一般而言,均相成核的能力(形成晶核的数目)是随着溶液过饱和程度的増大而増大的。

5. 定向聚合和聚合

【答案】定向聚合和有规立构聚合是同义语,二者都是指形成有规立构聚合物为主的聚合过程。

聚合通常是指采用

型引发剂的任何单体的聚合或共聚合,所得聚合物

可以是有规立构聚合物,也可以是无规聚合物。它经常是配位聚合,但不一定都是定向聚合。

6. 向单体转移常数

【答案】

向单体转移常数是链自由基向单体转移反应的速率常数

的比值,即

第 2 页,共 24 页

与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

,表征链自由基向单体转移的难易程度。

7. 转化率

【答案】转化率是参加反应的单体分子数与初始投料单体分子数之比。

8. 最高聚合温度

【答案】最高聚合温度是指单体合成聚合物的过程中的极限温度。

9. 链终止反应

【答案】链终止反应是指链自由基与链自由基结合为大分子的反应。

10.向引发剂转移

【答案】向引发剂转移是指链自由基夺取引发剂一个取代基,结果链自电基的活性消失变为一个大分子,而引发剂变为自由基,的反应。

二、问答题

11.什么叫热固性塑料?什么叫热固性塑料用聚合物?热固性塑料用聚合物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案】(1)热固性塑料是一类加热不能熔融,在溶剂中不能溶解,只能进行一次成型加工的塑料。热固性塑料中的基体材料称为热固性塑料用聚合物。

(2)热固性塑料用聚合物的特点是:它们是含有反应性基团的线型或带支链的低聚物,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加入固化剂,成型加工时含有反应性基团的低聚物和固化剂发生固化反应变为热固 性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加热不能熔融,在溶剂中不能溶解,热固性塑料只能进行一次成型加工。

(3)举例:热固性塑料用聚合物有酚醛树脂(PF )、脲醛树脂(VF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环氧树脂(EP )、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聚氨酯(PU )等。

12.判断下列单体对,哪对单体较容易形成交替共聚物?并说明理由。

(1)醋酸乙烯酯

(2)丙烯酸甲酯

(3)苯乙烯

(4)甲基丙烯腈(5)苯乙烯

和丙烯腈和偏二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

甲基苯乙烯和马来酸酐

二单体对较容易形成交替共聚物。

13.如何表示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性?试分析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多分散性存在的原因?

【答案】(1)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性可以用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系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第 3 页,共 24 页

【答案】根据交替共聚的条件

曲线表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系数以质均相对分子质量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示。对于相对分子质量均一的聚合物

来表

比值越大,表示该聚合物试样相对分子质

量分布越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曲线是将聚合物试样分成若干级分,测定每一级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每一级分的质量分数,以相对分子质量为横坐标,各级分的质量分数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一条曲线。由曲线的陡缓可知聚合物试样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若曲线比较陡,两端拖尾比较短,表明该聚合物试样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比较窄;反之,若曲线比较缓,两端拖尾比较长,表明该聚合物试样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比较宽。

(2)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多分散性产生的原因是合成聚合物的聚合反应历程比较复杂,聚合物难以提纯。

14.解释为什么引发剂的活性次序一般为:过氧化二碳酸酯类>过氧化二酰类>过氧化酯类>过氧化二烷基类。

【答案】

均可看成是

中H 被不同基团取代

后的产物。所连基团不同,过氧键牢固程度也不同。供电基团、立体障碍大的基团以及能提高分解产物的自由基稳定性的基团的引入均有利于过氧键的均裂

可看成是两个偶极,故有利

于分解。过氧化碳酸酯又可看成是不稳定碳酸的衍生物,所以稳定性更差,容易分解。

15.试述概念,如何根据Q 、e 值来判断单体间的共聚性质。

Q 、e 概念是指单体的共轭效应因子Q 和极性效应因子e 与单体的竞聚率相关联的定【答案】量关联式。

Q 值越大,表示共轭效应越大,也就是单体转变成自由基越容易。

e 值代表极性,带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e 为正值,带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e 为负值。 Q 、e 值与单体间的共聚性质的关系如下: (1)Q 值相差较大的单体对难以共聚; (2)Q 、e 相近的单体对易发生理想共聚; (3)e 值相差较大的单体对易发生交替共聚。

三、计算题

第 4 页,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