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852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关于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 )的情趣和能力”。

A. 感受美和表现美

B. 感受美和鉴赏美

C. 感受美和评价美

D. 感受美和创造美

【答案】A

【解析】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关于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2. 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

A. 出生的第一年

B.3~4岁

C.5~6岁

D.6~10岁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初生婴儿的平均身高为50厘米,第一年会增加24厘米,此后每年增加10-20厘米; 初生的婴儿平均体重为3.2千克,一年体重可增加至三倍,在前五个月中重量的增加最大,约为出生时的两倍,以后的生长速度会减慢。因此,答案选A 。

3. 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体现了学前教育中的( )原则。

A. 独立自主性

B. 发展适宜性

C. 活动性

D. 综合性

【答案】A

【解析】独立自主性原则就是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让儿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4. 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 )。

A. 确保幼儿安全

B. 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C.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D. 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答案】D

【解析】幼儿的发展要靠个体因素与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能够促进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将其作为最基本的任务。因此,答案为D 。

5. 认为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这种作用模式是( )。

A. 诱导

B. 维持

C. 递进

D. 促进

【答案】D

【解析】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份种作用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维持”,即儿童某些认知能力能够自然地完全发展,教育和经验的作用只是使儿童维持现有能力水平。第二种作用模式是“促进”,即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的方向和顺序。如果没有后天经验,儿童可以向前发展。第三种模式是“诱导”,即后天教育经验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生与否,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6. 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是( )。

A.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B. 确保幼儿心理健康

C. 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

D. 使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

【答案】C

【解析】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者必须协调发展。幼儿教育也必须要保证幼儿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将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作为其中心任务。因此,答案为C 。

7. 与幼儿园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

A. 目的性

B. 组织性

C. 随意性

D. 计划性

【答案】A

【解析】家长学校是一种集体方式的家园联系形式,它主要是指学校向家长宣传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学习教育方法等。因此,答案为A 。

8. 人类个体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其中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遵循着( )的规律。

A. 由中间到四周发展

B. 从躯干到四肢

C. 从动作到语言

D. 从动作到思维

【答案】A

【解析】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从中间到四周。

9. 学前教育目标即( )。

A. 教育目的在学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B. 学前教育方针

C. 学前教育政策

D. 教育目的

【答案】A

【解析】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根据《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完整表述,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0.能有效的提高幼儿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水平,且能充分地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教育方法是( )。

A. 复述法

B. 故事法

C. 讨论法

D. 提问法

【答案】C

【解析】幼儿在讨论中可以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就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同时,通过与其他幼儿的讨论,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认识,锻炼思维能力等。因此,答案为C 。

11.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 )和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A. 幼儿的特长

B. 幼儿的智力

C. 幼儿的社会性

D. 幼儿的能力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