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681政治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释义
1. 竞争型政党
【答案】竞争型政党制度是指一国的政党通过竞争选票或议席的方式而上台执政的政党体制模式。从政党的产生与发展规律中我们可以知道,一旦政党产生于议会之内,政党一般都会伴随着议会的发展而比较平稳地过渡到一个竞争性的政党制度之中。
2. 利益集团
【答案】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社会集团。利益集团可能介入社会政治生活,也可能不介入社会政治生活,而只有介入政治生活,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来实现自己利益的集团才是政治社团。
3. 单一制国家
【答案】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单一制国家的基本特点在于:
①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
②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
③国家具有统一的中央政权机关,最高国家权力归中央掌握;
④全国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按地域划分,各地域的地方权力必须受中央权力的统辖;
⑤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⑥由中央机关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对外不具有独立性,因而不具有独立的外交权。单一制国家中中央权力机关掌握着主要的和统一的政治权力,并统辖着地方权力。地方权力与中央权力之间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4. 院外活动
【答案】“院外活动”一词,源于美国政治学,它最初用来描绘意欲在国会立法期间影响议员的活动。院外活动的现代含义更为广泛,它不仅包括利益集团影响议员的活动,而且也包括利益集团谋求政党、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机构的支持的活动,以及通过传播媒介等谋求一般公众支持的活动。院外活动集团以美国最为典型。院外活动包括直接院外活动和间接院外活动。直接院外活动即利益集团或其代表一一院外活动分子,在与制定公共政策的机关和个人的直接接触中影响具体的公共政策的制定的活动。相对于直接院外活动,间接院外活动是指集团通过一定的中介,如选民和大众传媒来影响政治过程。
5. 政治社团
【答案】政治社团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它小同于利益集团、压力集团、院外集团等概念。从社会利益关系方面来看,政治社团实际上是建立在多种社会关系及其利益关系基础上的组织和制度形态; 从政治权力的作用来看,政治权力代表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政治决策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利益,这就使得人民要求以特定的社团组织方式向政治权力表达自己的特定利益和要求,进而通过政治权力实现人民的利益; 从政治权利的作用来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社团实际上是公民的政治权利的组织体现。
二、简答答题
6. 如何理解“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因”
【答案】不同个人、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同一群体中不同成员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发展以及利益本身内容和层次的发展提高,都会引起社会政治关系的变化发展,从而引起政治生活的变化和发展。人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革命、变革与民主进程从一定意义上都是利益运动推动的结果:
(1)政治革命是横向利益矛盾以及相应的政治力量激烈冲突和对抗的结果,是代表着新的生产力要求的阶级的利益取代代表旧的生产力的阶级的利益的统治地位的过程。
(2)政治变革则是政治权力主体根据社会利益矛盾调整政治体系,改造政治文化,以维护自己统治和利益的过程。
(3)政治民主则是社会成员通过平等、自由的权利行使和实现来表达和形成共同的意志和利益要求,调节相互之间利益矛盾的政治形式。
因此,无论是政治革命,政治变革还是政治民主都是围绕利益而展开的政治活动,都是调整不同个人、群体之间利益矛盾的政治过程,利益是根本动因,决定着政治发展的发生和结果。
7. 简述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及其特点。
【答案】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则是革命的同盟军。作为它们利益代表的民主党派积极与共产党合作,参与民主革命斗争,从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历史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随着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原先的民主党派已成为它们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人士的代表,它们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现实基础。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的政党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并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与其通力合作,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参与国家管理,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而不是反对党。
②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具体体现这种合作关系的是政治协商制度。通过这种制度化的形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商国是,共同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就重要的人事安排征求民主党派的意见。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能够对我们党提供一种单靠党员所不容易提供的监督,能够发现我们工作中一些我们所没有发现的错误和缺点,能够对我们的工作作出有益的帮助。”①
③宪法和法律是各党活动的基本准则。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尊重宪法的权威。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享有宪法所保障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并自主地管理内部事务、独立地开展活动。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相适应,反映和代表各族各界人民的根本利益,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它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保证。
8. 简述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答案】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1)后行为主义政治学以现象学认识论为基础,认为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客观存在于人们认识社会的过程中,行为主义的所谓“价值祛除”不过是掩盖其保守主义倾向。政治学不应该也不可能在评价问题上持中立态度,不能将事实和价值截然分开。政治学研究应着重“关于统治目标的系统的考察”,注重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肯定“规范”在经验政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基于社会政治间题的复杂性与迫切性,后行为主义政治哲学批评行为主义政治学局限于抽象的分析和描述,使政治学与现实世界严重脱节,强调政治学必须关心人类所处的环境,关心社会政治问题,注重政治和社会目标与行为的关联。呼吁政治学者承担社会责任,将自己的特殊知识付诸改造社会的实际行动,即政治学要“政治化”。针对行为主义哲学“宁可错误,也不可含混不清”的口号,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提倡“宁可含混不清,也不可于事无补”,指责行为主义政治学过分注重方法与技术的精确,狂热地的追求科学主义,忽视了政治学存在的意义; 认为实质性的内容比高深严密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更为重要,提倡政治学要向应用性方面发展。加强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价值和科学方法的结合。在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推动下,欧美政治学逐渐向政策科学过度,运用决策分析、理性抉择、博弈论、政治心理学等方法研究可行的公共政策。
(3)后行为主义政治学自诩为“取向未来的革命”,是“理智与道德觉悟的运动”,它并不完全否定行为主义政治学,只是在研究方向与内容上对行为主义政治学加以修正,赞同行为主义政治学要使政治学成为一门科学的主张,并在以下两点上与行为主义政治学意见一致:所有与政治有关的事物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目的是对同政治有关的问题作出概括性的论述。行为主义政治学并不是一个发展完善的学说或流派,内部意见也不尽一致,但基本方向为伊斯顿所称,要使政治学变得“更有创造性和更富有想象力”。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有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的趋势。
9. 在两党制国家,两大党之外的小党为什么难以发展壮大?
【答案】在两党制国家,有许多两大党以外的小党存在着,他们难以发展壮大主要是因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