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843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之《经济法》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移送管辖
【答案】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以后,发现自己对案件并没有管辖权,从而通过裁定的力一式将该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移送管辖,实际上是法院受理案件错误之后所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移送管辖通常是发生在同级人民法院之间,主要用于纠正地域管辖方面的错误,但有时也会发生在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移送管辖所移送的是案件,而不是案件的管辖权。
2. 资源补救制度
【答案】资源补救制度是指自然资源法为保护自然资源而设立的,对因一定原因而造成的自然资源的损坏或破坏,要求一定主体必须以补救、恢复自然资源为内容的义务或责任制度。其核心内容,在于强制义务或责任主体在自然资源遭受损害时,必须以实际行动来恢复、更新、补救自然资源本身。其意义在于以法律的强制力直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 商业广告
【答案】商业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的介绍所推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广告。商业广告是人们为了利益而制作的广告,是为了宣传某种产品而让人们去喜爱购买它。商业广告之目的只是替产品或劳务对大量潜在顾客或顾客在同一时间送达“销售讯息”。商业广告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商品广告、劳务广告、声誉广告等。
4. 区域经济政策
【答案】区域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旨在改善一国范围内经济的空间结构所制定的公共干预的准则及所有的公共干预行为。区域经济政策是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产业布局政策,以实现产业布局结构的合理化,纠正市场机制造成的国民经济空间结构的缺陷,达到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总目标。
5. 广告审查
【答案】广告审查是指在广告发布前对广告的内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核的活动。它是广告监管中的事前预防机制,目的在于通过审查,防患于未然,确保广告的真实、合法,从而防止广告违法行为的发生。
6. 农产品收购保护价
【答案】农产品收购保护价是指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市场购买价格过低时,政府可以在收购中实行保护价格,并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保证其实现。对于农产品实行收购保护价,是国家调控价格总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其目的是防止农产品价格的暴落,稳定价格总水平,从而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简答题
7. 质量体系认证与产品质量认证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体系认证的区别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证对象不同。产品质量认证的对象是批量生产的定型产品; 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是企业的质量体系,是“企业质量体系中影响持续按需力一的要求提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和某些要素”;
(2)证明的方式不同。产品质量的认证的证明方式是产品认证证书及产品认证标志,证书和标志证明产品质量符合产品标准; 质量体系认证的证明方式是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和体系认证标记,证书和标记只证明该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某一质量保证标准,不证明该企业生产的任何产品符合产品标准;
(3)证明的使用的区别。产品质量认证证书不能用于产品,标志可用于获准认证的产品上; 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和标记都不能在产品上使用;
(4)实施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不同。产品质量认证一般按GB/T19002-ISO9002检查体系; 质量体系认证依据审核企业要求,可能是GB/T19001-ISO9001, GB/T19002-ISO9002, GB/ T19003-ISO9003其中之一。
(5)申请企业类型不同。要求申请产品质量认证的企业是生产特定的产品型企业; 申请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可以是生产、安装型企业,可以是设计开发、制造、安装服务型企业,也可以是出厂检查和检验型企业。
产品质量认证与质量体系认证既有区别,又互相利用。企业需要清楚了解两类认证的区别,以确定应该实施产品认证,还是应该实施质量体系认证。
8. 简述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原因。
【答案】(1)从经济角度考察,可以认为,社会大生产的发展,也即现代经济的发展,是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原因。现代经济的本质属性在于其是一种社会化的经济。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早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在经济生活的层面上则表现出完全小同的另一种景象,在这里:
①经济活动是建立在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基础之上,每一个人按照社会分工从事极为专业的经济活动;
②生产不是为了直接满足自己而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
③劳动成果不能直接满足生产者的要求,人们主要依赖他人的劳动或劳动成果满足自身的需求;
④生产的社会化使大规模的生产成为可能,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⑤专业化分工导致经济组织形态发生变化,企业化经营逐步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组织形态。
③社会化导致人们相互依赖性加强,为降低交易成本和生活成本,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逐步集中,城市化进程随着市场的发达而逐步加强。
(2)经济社会化产生了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信息占有与信息需求的矛盾; 社会化产生了经济生活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并使得他们之间利益冲突日益尖锐化,社会化导致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
利益与微观层面的经济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引起人们了从制度上作出相应的对策回应,从而导致法律体系结构的重大变化。针对现代经济社会化带来的问题而制定的法律在现代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法律是现代经济社会特有的法律,它们是在现代社会才获得充分发展的法律。
(3)经济法是现代经济的产物,而不仅仅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或市场经济的产物。现代经济的基本属性在于其社会性。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现代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是由两种不同的基础资源配置方式决定的不同的经济体制,这两种经济体制本身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代经济的本质,无论一国采用哪一种经济体制,都没有否认社会化这一现代经济的基本属性。因经济社会化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在两种经济体制下虽然表现形态不同,但都同样存在。因而,两种经济体制下都需要对这些问题从法律上作出回应。现代经济法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在法律制度对这些因经济社会化而产生的社会问题作出回应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法,还是市场经济时代的经济法,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法; 经济法存在的基础不在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在于现代经济的社会化以及由于这种社会化而产生的经济社会的依赖性。计划经济也好,市场经济也好,都是一种社会化经济,都是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之上的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经济法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正是在于,通过经济法,可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或使之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和缓解。
9. 什么是审计? 它有哪些特征?
【答案】(1)审计的概念
审计,是指独立的第三方依法或者接受委托,对被审计人记录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允当性进行审查,并将审计结果向法定机关或委托人报告的一项活动。
(2)审计的特征
①审计的对象是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
②审计主体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第三方;
③审计的目的是确认有关会计资料反映的真实性、准确性、允当性;
④审计的成果(审计结论、审计报告)应向有关方面报告;
⑤独立性,即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⑥权威性,即审计机构的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⑦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的重要前提。
三、论述题
10.试论“社会本位”与“实质正义”理念。
【答案】社会本位与实质正义都是经济法的理念追求,也是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根本区别。通过经济法的各种具体制度和理论探讨,体现出经济法对社会的深切关爱和实质正义的终极追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