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843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之《经济法》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产品质量认证

【答案】产品质量认证,也称产品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产品认证分为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两种。一般来说,对有关人身安全、健康和其他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者为强制性认证,即“以法制强制执行的认证制度”。其他产品实行自愿认证制度。

2.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与根据经济法主体制度成立的主体

【答案】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即在经济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等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力)、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应当注意的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和根据经济法的主体制度成立的主体不是同一概念。凡依某个法律部门的规定或制度取得合法资格的主体都可以依法参加到经济法的法律关系之中,而无须其必须根据经济法的主体制度设立,因此,从外延上讲,后者比前者要/Jv。

3. 经济监督权

【答案】经济监督权是指有关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督导和监察的权力。这种经济监督按照监督主体和监督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经济监督和专门经济监督。

一般经济监督又可划分为最高行政监督、地方各级行政监督以及职能监督。

专门经济监督是指国家经济机关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所实施的经济监督。包括:①审计监督; ②金融监督; ③工商行政管理监督; ④技术监督; ⑤国有资产监督。

4. 广告代理

【答案】广告代理是指在广告活动中,广告主委托广告经营者设计、策划广告,广告发布者通过广告经营者承揽广告发布业务的形式告。即广经营者(代理方)在广告被代理方(广告客户)授予的代理权限内,以广告被代理人的名义所开展的广告活动。

5. 国际商业贷款

【答案】国际商业贷款是指,境内机构以商业性条件在国际金融市场筹措,并以外国货币承担契约性偿还义务的资金。国际商业贷款包括:外国商业银行(机构)贷款、出口信贷,发行境外外币债券、大额可转让存单和中期票据等股票以外的有价证券,国际融资租赁,以现汇方式偿还的补偿贸易、项目融资、海外存款及其他形式的商业性融资。

6. 不正当竞争行为

【答案】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和方式,与其他经营者相竞争的行为。分别为混淆行为、商业贿赂行为、虚假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低价倾销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低毁商誉行为。

二、简答题

7. 简述国家经济管理机关职权的特征。

【答案】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的职权,又称经济职权,它是指国家机构依法行使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时所享有的经济管理权力和经济管理责任。经济职权具有如下特征:

(1)经济职权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

经济职权的产生,或国家机构取得经济职权的方式是由法律直接规定、法律直接赋予的。

(2)经济职权为国家机构独有,是一种专属的职务权限。

经济职权的享有者只能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经济管理机关,非国家机构的事业单位、企业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只能是财产上的所有权及对财产的经营管理权,而不是经济职权。同时,规定这种权利的法律是属于强制性规范,国家机构依法执行这种权利时,不需要有关方面的同意和认可。这种职权行使时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不得随意改变。

(3)经济职权是以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为中心内容的。

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对国民经济宏观上的决策与管理。因此,国家机构的经济职权主要体现为国家对国民经济宏观上的控制权。而不应该对微观经济活动过多的控制和干预。(4)经济职权的行使受到法律严格的限制由于经济职权有着明显的命令和服从性质,它是一种由单方的意志即可以发生执行效力的权利。所以,经济职权的行使必须严格按法律规定正确行使,以防止独断专行和权力的滥用。

8. 简述进出口货物许可制度。

【答案】(1)进出口许可证管理

进出口货物许可证管理,是指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出口,必须从对外贸易主管机关领取进出口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一律小准进口或出口货物的一种职能行为。

(2)进口货物许可制度

我国实行统一的货物进口许可证制度,其适用范围是有数量限制或其他限制的进口货物。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是全国进口许可证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进口许可证管理的规章制度,发布进口许可证管理商品目录和分级发证目录,设计、印制有关进口许可证书和印章,监督、检查进口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处罚违规行为。

(3)出口货物许可制度

我国货物出口许可证制度的适用范围是有数量限制或其他限制的出口货物。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是全国出口许可证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出口许可证管理条例、规章制度,发布出口许可证管理商品目录,监督、检查进口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处罚违规行为。

9. 简述我国行政垄断的成因。

【答案】(1)体制改革不彻底是行政性垄断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原因。(2)局部行政性利益集团的普遍性产生与扩张是行政性垄断产生的主要前提。(3)利益分配的不合理是行政性垄断产生的根源。(4)有效的反行政性垄断法律制度的缺位是行政性垄断产生和扩散的关键原因。(5)行政权运行规则及监督和救济机制的不完善是行政性垄断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论述题

10.试论经济法在规范市场秩序中的作用。

【答案】西方市场经济发展史早己证明,市场也会失灵。历史上从来没有完全信赖市场调节的自由经济。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途。经济法是一部以社会利益为本位、平衡协调的法,在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声场经济秩序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力面:

(1)规范和促进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转型,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基础的保障。 ①经济转型首先是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转换,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与此相联系的必然是经济管理者一一政府的角色和职能转变,即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由主要直接参与经济竞争转向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

②经济转型也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即从片面强调量的扩张转为重视质的提高,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实现人、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经济转型经常伴随着经济秩序的混乱。营造良好的经济秩序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而政府也必须改变以往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 采用经济法的调整手段才能完成。

(2)经济法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具体力一法。

经济法主要由市场主体规制法、市场秩序规制法、宏观经济调控法和社会分配法这几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能起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作用。

①市场主体规制法。

市场主体是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性单位,经济法通过规范市场主体的组织形态、市场主体的准入制度,规定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同时通过对市场主体运行过程中同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紧密相关的活动的干预达到规范市场主体的目的;

②市场秩序规制法。

市场经济是竟争的经济,良好的竟争秩序是市场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必要条件,但竞争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如不正当竞争、垄断、倾销等。经济法通过反不正当竟争法惩罚不正当竞争行为,通过反垄断法杜绝垄断行为,通过反倾销法制裁倾销行为。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保护消费者利益,从而防止和减少因竞争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良好市场竞争秩序的建立;

③宏观经济调控法。

宏观经济调控法是从国家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运用各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对国民经济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