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702专业一之人格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格心理学

【答案】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一种以现实的人为研究对象,对个人的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进行探求、描述和解释,并综合诸多足以影响个人的各种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与生物学的、发展的、认知的、情绪的、动机的和社会的种种交互作用,进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做出整体性解释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人格理论、人格研究、人格评鉴及三者之问的关系;

(2)人格结构,探讨稳定的个体差异由哪些心理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以何种方式加以组织;

(3)人格动力,探讨驱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力量;

(4)人格发展,探讨人格的发展及其阶段性等;

(5)人格适应,探讨适应的本质以及如何改变异常行为等。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1)精神分析论。

(2)特质论。

(3)类型论。

(4)学习论。

(5)现象学取向。

2. 生活满意度

【答案】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对于生活的心理感受和实现所追求生活目标的一种内在状态,即对生活的满意的和程度。

3. 遗传性

【答案】遗传性是指个体的人格发展由基因决定的程度。遗传性又称继承性,指抽象的、较大的对象所具有的包括静态属性及动态操作的性质自然地成为其子类的性质,即类与子类之间属性的传递。微生物学上,亲代生物的性状在子代得到表现,亲代生物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性状的遗传信息。

4. 性别角色偏爱

【答案】性别角色偏爱指对与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儿童虽然常常偏爱与自己性别相同成员的活动和角色。但并不总是如此,男孩更加喜欢男子气的活动并对这类活动

感兴趣,但女孩不一定喜欢或对所谓女子气的活动感兴趣,女孩往往转向偏爱男子气的活动,接受男子气的个性特征。

5. 基本焦虑

【答案】(1)含义

基本焦虑是霍妮人格理论术语。指因安全感受到干扰或破坏,儿童感到处于充满敌意的孤独、恐惧与无助的痛苦状态。

(2)分类

有两种:安全需要和满足需要。其满足完全依赖父母。若父母给予子女爱和温暖,或使子女体验到父母真正的爱和关怀,子女的人格即得到正常发展;若父母对子女冷漠、歧视甚至虐待,或子女未感受到父母的爱,儿童的安全感即受挫,其人格会向神经症方向发展。

6. 个案研究法

【答案】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7. 习惯族系等级

【答案】如果一个线索导致一个反应,这个反应又能导致强化作用,线索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就会加强,最后则会形成牢固的习惯。在习惯的形成过程中,一种线索可能会同时引起多种反应,其中某些反应可能是最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它们是优先反应,而另一些则只有当那些优先反应被阻碍时才得以被选择表现出来。根据这些不同反应发生的概率,可以组成一个习惯族系等级。

8. 冲突

【答案】泛指具有相互对立的事件、动机、行为、目的等情境或过程。有两层含义:

(1)是指个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需要同时存在但又相互矛盾时的一种难以取舍的矛盾心态。

(2)是指个体或群体在追求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的过程中,知觉到来自对方的阻挠或将要出现的阻挠,从而产生对立的社会行为,形成个体与个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压制、破坏甚至消灭对方的方式与过程。

9. 操作性条件反射

【答案】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亦称“R 型条件作用”、“反应型条件作用”、“工具性条件作用”。是学习方式的一种,与“经典条件作用”相对。在一定情境中,个体的某种反应强度的变化受其反应结果控制的条件反应。即由个体的操作行为而形成的条件作用。在操作条件作用中,强化物只有在条件反应出现以后才出现,强化决定于反应。最早由斯金纳研究,也指他设计的实验程序与方法。斯金纳称为反应型条件作用,认为它只限于骨骼肌行为,以区别于刺激型条件作用只限于自主反应。

10.行为潜势

【答案】行为潜势是心理学家罗特所提出的概念,表示对于某一个体而言,某种行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任何特定的情境下,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所采取的行为都可能不止一个。对于一个特定情境下的特定目标而言,多种可行的行为中的每一个都有发生的可能性,都具有行为潜势,只不过有些行为的潜势相对较高,而另一些则相对较低。很明显,在某一特定的情形下潜势高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反之则更小。

二、简答题

11.简评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答案】(1)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内容

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为第一层次,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为第二层次,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为第三层次,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为第四层次。

①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某个人具有的特质称为个别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叫共同特质。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一个群体的侮个成员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质,但是这些特质在个别人身上的强度和情况并不相同,而且这些特质的强度在同一个人身上也随时间不同而各异。

②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既可能是个别的特质,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质。它们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

③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在根源特质中可以冉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类。体质特质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的,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决定。

④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2)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评价

①卡特尔特质理论的贡献。这一理论区分了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特别是提出了16种根源特质,并据此编制了16种个性因素问卷,是国际上通用的个性问卷。

②卡特尔特质理论的不足。该理论以因素分析的方法为基础,但用于因素分析的数据材料不同,其抽取出的特质也是不同的。至于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究竟有多少,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即使我们抽取出了同一种因素,但对于这种因素的解释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此外,卡特尔所使用的方法过于复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理论的影响力。

12.行为测量法与问卷测量和投射测量有何不同?

【答案】行为主义强调研究客观的行为,因而在心理测量方面,他们一般不采用特质论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