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财经大学税务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税收
【答案】税收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产品需要, 而凭借政治权力(或称“公共权力)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者货币, 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到了现代社会, 税收已成为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收在本质上是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 由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公共权力)进行分配而体现的特殊分配关系。
2. 税式支出
【答案】税式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对经济、社会的某些特定领域施加影响, 通过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 把本届政府财政的一部分收入让渡给纳税人的间接支出。税式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支出。其一般形式有税收减免、纳税扣除、税收豁免、税收抵免、延期纳税、优惠税率、加速折旧等。
3. 税收管理体制
【答案】税收管理体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税收管理权限与责任的一项制度。其实质上体现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它是国家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财政管理体制与税收管理体制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包含关系, 前者包含并制约后者, 后者属于并服从前者。
4. 综合个人所得税制
【答案】综合个人所得税制也称为一般所得税制, 是指对纳税人的各项应税所得综合征税的一种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充分考虑了纳税人的总体负担能力, 较好地体现了量能课税的原则, 一般适用累进税率征收。由于汇总了纳税人各方面的所得, 就需要用申报法来征收。这种税制管理难度大, 管理成本高, 需要具备较先进的征管技术, 尤其是需要普遍采用计算机对个人收入进行监控和管理, 也需要纳税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纳税意识。
5. 代扣代缴
【答案】代扣代缴是指按照税法规定, 负有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在向纳税人支付款项时, 依法从支付款额中扣收纳税人应纳的税款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和缴库办法申报解缴的一种方式。
6. 财产税
【答案】财产税是指对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财产课征的一类税的总称。是现代税制的三大课税体系之一。财产的内涵十分丰富, 包括一切积累的劳动产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自然资源(土地、矿藏、森林等)和各种科学技术、发明创作的特许权等。财产税的课征对象是财产, 财产的形式决定了财产税的形式。
二、判断题
7. 随着经济的发展, 国家职能的范围在不断拓宽, 这将会导致税收负担水平的提高。( )
【答案】√
【解析】税收基本原则之一为财政原则, 即税收要满足财政需要。随着国家职能范围拓宽, 财政需求不断増加, 这将会导致税收负担水平的提高。
8 我国增值税现行法律规定, 一般纳税人应该按规定时限开具増值税专用发票, 可以滞后, 但不得.
提前。( )
【答案】×
【解析】一般纳税人必须按规定时限开具专用发票, 不得提前或滞后。
9. 对国家税务总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向国务院申请行政复议。( )
【答案】√
【解析】对国家税务总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 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 国务院的裁决为终局裁决。
10.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税收决定经济, 经济影响税收。( )
【答案】×
【解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决定税收, 税收影响经济。
11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 对商品课税而言, 从量税和从价税不改变税负归宿的性质, 但改变税.
负归宿的影响方式。( )
【答案】√
12.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 纳税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 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据实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
【答案】×
【解析】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 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13.如果政府课税引起的反应与政府课征该税时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一致, 税收的这种效应就是正效应。( )
【答案】√
【解析】任何税种的开征都必定使纳税人作出某些反应, 如果这些反应与国家课征该税时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一致, 则税收的这种效应为正效应。
14.扣缴义务人可以直接到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报告表, 也可以按照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或者其他方式办理报送事项。( )
【答案】√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 也可以按照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或者其他方式办理上述申报、报送事项。
15.单位和个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时, 因受让方违约而从受让方取得的赔偿金收入, 应并入营业额中征收营业税。( )
【答案】√
【解析】赔偿金作为附加收入并入不动产转让收入中。
16.造成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的原因是税负转嫁的存在。( )
【答案】√
【解析】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条件下, 负税人也就是纳税人;在税负能够转嫁的条件下, 负税人并不是纳税人。凡是纳税人不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承担的, 或者说纳税人与负税人为同一人的税种
就是直接税;纳税人能够将税负转嫁给他人的, 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不是同一人的税种就是间接税。
三、简答题
17.简述实现经济结构协调的税收政策手段。
【答案】实现经济结构协调的税收政策手段包括:
(1)产业结构
税收政策可以与产业政策协调并用, 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现代化。
①税收政策直接作用于特定的产业或部门, 以促进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整体产业结构的协调;
②采取对不同的产业区别对待的税收政策;
对不同的投资项目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方向, 而产业结构是由投资结构形成的, 因此, 可以通过征税引导投资方向、调节投资结构, 进而引导和调整产业结构。
③采用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和促进一些重要产业的发展;
④通过税收政策的实施和调整间接地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