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分子印迹-化学发光法在毒物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化学发光,分子印迹,高锰酸钾,吗啡,马钱子碱,甲氧苄啶

  摘要

本论文由综述、研究报告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综述,第二部分 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简单概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等,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报告了分子印迹一化学发光法在毒物分析中的具体研究工作。分子 印迹技术与以强氧化剂高锰酸钾为发光试剂的化学发光体系相结合,将分子印 迹一化学发光法应用于复杂样品中分析对象的研究。 化学发光分析法,以其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分析速度 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分析领域。但由于化学发光法的选择性差,限制了其在 复杂样品分析中的应用。目前解决问题的途径多是将此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气 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分离技术相结合,但终因这些方法所需仪器昂贵,操作 复杂而未能很好的推广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对模板分子具有特效识别 能力的聚合物的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对目标分子特殊的识别能力可以 和抗体一抗原、酶一底物、受体一激素等天然分子识别系统相媲美。本论文将分子 印迹技术与化学发光法相结合,建立了分子印迹一化学发光分析法。高锰酸钾化 学发光体系由于其成本低,适用分析对象广等特点,常应用于毒物及药物分析 中。本研究工作中选择还原性物质作为MIP的保护剂,避免了强氧化剂酸性高 锰酸钾对含有不饱和键的MIP的破坏作用,保持了MIP的稳定性。使得分子印 迹一化学发光分析法能够应用于以强氧化剂为发光试剂的化学发光体系中,利用 MIP对目标分子特异的识别和捕获能力,达到提高化学发光分析选择性的目的。 分子印迹一化学发光法在毒物分析中的具体研究工作包括以下三部分: 1.分子印迹一化学发光法测定吗啡 该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在于将分子印迹技术和化学发光分析法相结合,建立 可以对复杂样品中吗啡含量进行直接测定的分子印迹一化学发光分析法,使得化 学发光分析法既可以发挥其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等优点,又 解决了其选择性差的问题。本文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 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对吗啡有高度选择性的MIP,将此MIP填充到化学发光分 析系统的流通池中,利用MIP对吗啡特有的识别和捕获能力,使其吸附在MIP 上而与样品中的共存组分分离,然后进行化学发光检测,提高了化学发光分析 方法的选择性。在选择的最佳条件下,化学发光强度与吗啡浓度在 5.0×10ˉ-9~1.O×10ˉ-6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 2.8%(Cs=1.0×10ˉ-7g/mL, n=9),方法的检出限为2×10ˉ-9g/mL。本研究工作较 为成功地对吸毒人员尿液中吗啡的含量进行了直接测定。 2.马钱子碱分子印迹一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究 该项研究工作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酷为交联剂,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首次合成了对马钱子碱具有高度选择性的MIP。将此MIP作 为分子识别和传感物质,利用高锰酸钾一马钱子碱化学发光体系,研制出了一种 新型测定马钱子碱的分子印迹一化学发光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复杂样品中马 钱子碱的直接测定。此传感器对马钱子碱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评价测定马钱子 碱的线性范围为5.0×10ˉ-9~1.O×10ˉ-6g/mL,检出限为3×10ˉ-9g/mL,对 1.0×10ˉ-7g/mL马钱子碱标准溶液进行9次平行测定的RSD为2.6%。 3.甲氧苄啶分子印迹-化学发光法的研究 该项研究工作以甲氧苄啶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醋为交联剂合成了对甲氧苄啶具有高选择性的MIP。以Na_2S_2O_3为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保护剂,利用高锰酸钾一甲氧苄pZ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可以直 接应用于复杂样品中甲氧苄啶含量测定的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法。化学发光 强度与甲氧苄啶浓度在1.0×10ˉ-8~1.O×10ˉ-6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对标准偏差为4.1 %(Cs=1.0× 10ˉ-7g/mL, n=9),方法的检出限为3×10ˉ-9g/mL。 本研究工作分别对复方制剂及服药后人体代谢液中甲氧苄咙的含量进行了直接 测定,结果较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