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清末山西省阳曲县土地分布格局探讨──在GIS下以《阳曲县丈清地粮图册》为基础

关键词:清末,阳曲县,土地分布的空间格局,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

  摘要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产生于20世纪60 年代,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相比之下,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特别是在 对一些含有地理要素的信息处理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手段,学科的发展没有利用 信息化的技术优势。本文采用了GIS软件Mapinfo Professional对含有地理要素的 信息进行处理。此外,目前学术界对于明清时期土地制度的研究颇多,但是对于 这个时期土地分布格局的研究特别是圈地和屯地等官地的空间分布特点的研究非 常少。产生于光绪年间的《阳曲县丈清地粮图册》(以下简称《图册》),除了对全 县40个都、333个甲的30多类土地数字有详细的记载以外,还有41张地图,在 地图上清楚的标明了40个都333个甲下的857个村庄的地理位置,这初步构成了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手段进行分析的条件。 本文以《图册》为基础,以GIS为手段,利用软件Mapinfo对阳曲县都、甲 的土地数据建立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查询和制图,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探 讨清末该地区土地的空间分布格局。本文是GIS软件Mapinfo Professional在历 史地理学中运用的一个实例。全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对象《图册》以及阳曲县的自然条件、行 政范围的变化等。历史上的阳曲县域多次发生变动,明清时期它的县域范围还包 括今天的太原市区,地方行政设置为都、甲,都、甲的数量也多次发生变动。《图 册》的内容大体分为序和目录两部分。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目录中的“太原府阳曲 县四十一都地粮图说”。《图册》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阳曲县土地资料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在利用GIS软件 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为数据库选择合 适的图形数据,其次是图形数据同属性数据的关联,本部分主要针对这 两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且阐述了建立的数据库所具备的功能。 第三部分讨论阳曲县土地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表明在阳曲县中,宫地包括 圈地和屯地的空间分布特点有很大的差别,圈地分布的最为集中,分布在县中、 南部10个都中,而屯地分布在30个都,范围分散,对于民地而言,受自然条件 的限制,高质量的上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一些都中,而低质量的土地分布在 北、东、西部:一匕地的都中。这部分的分析充分利用GIS专题制图和查询功能,并 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作出判断。 第四部分是对典型区域的分析。本部分选出了5个都下的34甲作为 具体的研究对一象,主要讨论了圈地和屯地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它们的自然 属性。分析认为:圈地分布特征是集中分布,所有的圈地都分布在“圈 地分布线”以西,它的土地质量比较高;而屯地恰恰相反,分散分布, 土地质量差。在历史上,圈地和屯地以及民地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关系。 本部分实际上进一步证明了第三部分的结论。 第五部分是对土地承载能力的研究。每个都的土地承载能力同所在 都的土地生产能力有关,而每个都的生产能力又同该都的土地分布组合 有关。本部分以纳税数额为线索,调整了圈地等官地的税额,计算了每个都的人 口数量和在每一个都中承载一个人所需要的土地数量。本部分的结果表明,土地 的承载能力实际上同土地的空间分布特点一样,中部和南部都的承载能力强一点, 东、西部和北部的承载能力弱一点。 第六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部分。在上述第三、第四、第五部分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本文的结论。此外,本部分还对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手 段提出了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