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国际关系史(世界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马歇尔计划

【答案】马歇尔计划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提出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故称“欧洲复兴方案”,是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说中提出的。1948年4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美国对外援助法》,使该计划具备了法律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美国拨款100多亿美元援助西欧各国,以复兴战后经济; ②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尽快撤出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向美国提供本国和殖民地产的战略物资:③由美国政府设立经济合作总署,控制“对等基金”,保障美国的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 ④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放弃国有化计划,把进步力量排挤出政府等。英,法,意,联邦德国等16个西欧国家相继接受了这些条件,并分别同美国签定了双边协定。到1952年2月29日,马歇尔计划全部费用为129,924亿美元,计划预定期限5年(1948~1952),实际上1951年1月已基本结束。随后为《共同安全计划》所取代。

2. 印巴分立

【答案】印巴分立是指原英属印度境内形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印度人民争取独立斗争蓬勃发展的形势下,英国殖民者变换策略,决定对印度分而治之,并于1947年6月公布了《蒙巴顿方案》,主张根据居民宗教信仰,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而王公土邦享有独立地位或自行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此方案为主要政党— —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所接受。7月英国国会通过《印度独立法》。8月14~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各自实现独立,成为两个自治领。1950年和1956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宣布为独立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1972年1月,巴基斯坦宣布退出英联邦。印巴独立是英属印度人民长期坚持反殖斗争的结果,是印巴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英帝国主义的“分而治之”政策也为日后的印巴关系埋下了隐患。

3. 《地中海协定》

【答案】《地中海协定》是指对《第一次地中海协定》和《第二次地中海协定》的统称。俾斯麦在对待俄国问题上,一方面拉拢俄国,防止法俄接近,另一方面则促使英、奥、意合作对付俄国。在德国的推动下,1887年2月英意签订针对法国的《第一次地中海协定》,奥匈、西班牙先后加入。《第一次地中海协定》英意约定两国维持地中海、亚得里亚海和黑海的现状; 英国支持意大利的北非政策,意大利支持英国在埃及的政策; 但英国可以在意大利和法国冲突时不给予意大利援助。1887年12月,英奥签订针对俄国的《第二次地中海协定》,意大利随后参加。该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三国共同维持近东现状,保护黑海海峡,确认土耳其对保加利亚和小亚细亚的宗主权,

共同抵制俄国势力在土耳其的扩展。该协定具有明显针对俄国的性质。

4. 柏林墙

【答案】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东柏林建立的围墙。民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其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丝网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公里。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11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5. 星球大战计划

【答案】星球大战计划是指美国总统里根1983年3月23日在关于国防开支和防务技术的电视讲话中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该计划是把战略弹道导弹拦截和摧毁在到达美国国土之前,以求达到消除战略弹道导弹的威胁的目的。他说战略防御计划是“减少核战争危险的途径”。战略防御计划的目的和性质如下:①发展有效的防御对付弹道导弹所造成的威胁,确保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以美国的技术优势,谋求建立一个“较为安全和稳定的世界”。②战略防御计划仍然是威慑。过去是利用核报复来威慑,使敌手不敢轻易发动侵略。美国“必须谋求另外一种遏止战争发生的手段”。美国要设法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迅速进行大规模报复”的局面,而“更加依靠不威胁任何人的防御系统”,即战略防御计划。③战略防御计划是“一个集中搞先进防御技术的研究计划”,目的在于“寻找方法,为遏止侵略、加强局势的稳定和增进美国和我们的盟友的安全提供一个较好的基础”。④战略防御计划是针对苏联“不断大规模扩大反弹道导弹力量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使美国和苏联科研稳妥地同意进行大量削减、甚至最终消除弹道导弹及它们携带的核弹头”的有效途径。⑤实施战略防御计划需要盟国的合作。里根提出战略防御计划是美国推行强硬的军事新政策的反映。它标志着美国核战略思想的转变。美国制定与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也是对苏联发展核力量和防御项目的反应。里根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在美国社会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引起了高度重视与不同的反响。

6. 《大西洋宪章》

【答案】《大西洋宪章》是指1941年8月9日至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协调战时关系,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双方就一致同意的原则发表的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于9月24日得到苏联的赞同。二战期间,法西斯国家猖狂,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同舟共济,组成联盟。《大西洋宪章》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两国“不追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凡未经有关民族

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 ②“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将努力设法予以恢复”; ③“保证一切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贸易并获得原料,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经济合作; ④赞同摧毁纳粹暴政后可以重建和平,使各国都能在其疆土之内安居乐业,人类可以不受阻碍地横渡公海大洋; ⑤在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大西洋宪章》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在政治上己经成熟。

7. 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

【答案】布什的“超越遏制”战略是指布什提出和主导实施的新形势下美国对苏的战略。1989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得克萨斯发表讲话,提出“超越遏制”新战略。超越遏制战略是遏制战略的继续和发展。它强调“谨慎、考验和渐变”,提醒人们注意由战后的“相互遏制逐渐变为同莫斯科合作的可能性”。超越遏制战略强调把苏联引入国际社会,使它在国际合作中发生演变。主要内容包括:把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作为主要战略目标; 采用非军事方式作为主要战略手段。这一战略强调,今后美国和北约组织对苏政策的主要重点将转向更多地同苏联的公开性和经济改革打交道。在对苏保持警惕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形势的缓和,发挥美国的相对优势,抓住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所提供的历史机遇,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手段,特别是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和平演变”的方式,最终改变苏联制度的基础。“超越遏制”战略是鉴于国际格局发生新变化而做出的政策调整,其主旨是积极同苏联发展关系,加强美苏合作,促使苏联逐渐实现“自由化”,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这一战略虽然并没有抛弃传统的军事和政治遏制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硬对抗”,但强调适应新形势,采取“更加灵活的现实主义”,突出政治、经济、外交等非军事手段的作用。“超越遏制”战略是“美国战后对苏政策的彻底改变”,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将进行哲学思想的变革”。“超越遏制”引起了国际形势的更大变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推行这种战略的结果。

8. 《四国同盟条约》

【答案】《四国同盟条约》是指1815年11月20日在签订《第二次巴黎和约》的同时,根据英国的建议,英、俄、奥、普签订的主要针对法国的条约。条约规定:维护《第二次巴黎和约》; 任何一方如遭到法国攻击,各盟国将出兵6万人加以援助; 缔约国为了本国的安定和繁荣,为了维持欧洲和平,定期召开会议; 条约有效期为20年。这是一个军事同盟条约,目的是反对拿破仑家族在法国的统治,反对法国对欧洲整体均势构成威胁。

二、简答题

9.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答案】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具体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