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策执行
【答案】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政策执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政策活动的一个组成环节。
2. 回归分析
【答案】回归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推断法。依据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回归分析可分为线性与非线性两类; 线性模型又可依自变量数目的多少,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
回归分析中,当研究的因果关系只涉及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时,称为一元回归分析; 当研究的因果关系涉及因变量和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时,称为多元回归分析。此外,回归分析中,又依据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函数表达式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通常线性回归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遇到非线性回归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手段转化为线性回归问题处理。
3. 沉淀成本
【答案】沉淀成本是指投入决策、某个计划或某个项目的时间、资金或其他资源的无法弥补的花费。它限制了目前投入的选择范围,即已经在政策上投入的资金、人力制约了决策者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是错误政策终结的障碍。政策终结者总是进退维谷,进即追加投资,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退即不追加投资,要面对的是已投入的资金由于政策终结无法收回的结果。
4. 决策权力
【答案】决策权力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作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决策者,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决策权力可从各个角度进行分化,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儿个方面:①政府系统内部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
②政府系统内部的纵向分化;
③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权力界限;
④政府决策权力的运用必须接受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响和制约。不管形式如何,决策权力都是一种力量,是反复对决策发生影响或直接作出决策的权能。决策权力的这个特点,充分反映了它在社会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和有效的强制力。
5. 公共选择
【答案】公共选择理论义称新政治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政治行为与过程的一个跨经济学、政治学的新领域。公共选择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其代表人物包括布坎南、约瑟夫. 阿罗等。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公共选择理论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限度或局限性以及“政府失败”问题作为研究重点。
(2)坚持“经济人”假设,采用个人主义的方法论,用交易的观点来看待政治过程。
(3)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找使政府最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制约体制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最高目标。
(4)公共选择理论试图从研究官僚和政客的角度上探索政府带来的影响,并且假设这些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私利采取行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增进自己的经济利益(如他们的个人福利)。
(5)公共选择理论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式(通常是博弈论和决策论)探索政治上的决策进行过程,以此揭露在政府体制下必然出现的效率低下现象。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结论之一是主张在一个民主政体里,由于选民间有着理性的无知现象,政府所能提供的公共利益最终无法满足民众的需求。公共选择理论因此经常被视为反政府管制的理论。
6. 体制
【答案】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责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体制或制度为公共政策提供外部组织环境。政策过程的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现实体制。因此,政策的制定或实施,都与体制息息相关。体制类型多种多样: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尤其以政治体制、法律体制和经济体制最为重要。
二、简答题
7. 政策监测有哪咚基本方式及技术?
【答案】政策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儿种基本的方式:
(1)社会系统核算社会系统核算是允许分析人员对主观和客观社会状况变化进行监测的一种方式和一套方法。
(2)社会实验社会实验是系统控制政策行为的过程,它可以获得关于政策结果变化源头问题的近乎准确的答案。社会实验往往要故意放大一个小的精心挑选的项日组内的不同类型政策行为之间的差别,并在向未测试项日作大规模投资之前估计它们的后果。它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并因此而被提倡和广泛使用。
(3)社会审计
社会系统核算和社会实验的一个共同局限是,它们都忽略了政策执行过程或者将其过于简单化,社会审计可以部分克服这一缺陷。社会审计清楚地监测着投入、过程、产出及影响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试图“跟踪资源投入,从开始投放到资源被接收资源的目标群体感受到为止”。
(4)综合实例研究
综合实例研究这一监测方式包括对执行公共政策的过去努力的结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对比和评价。许多公共政策问题领域(从社会福利、农业和教育到市政服务和科技政策)都用综合实例研究来综合地处理信息。综合实例研究还被用来评价关于政策过程和结果方面的政策研究的质量。
(5)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有规律地提供关于政策或项目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来监测政策或项目过程的重要指标,在政策或项目的管理中是一种有用的工具。这种反馈使管理者在问题出现时采取正确的行动,也能为政策或项目各方提供项目执行状况的有规律的评估。
(6)绩效监测系统
结果为本和绩效评估是当代西方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
8. 如何对政策问题加以分类?
【答案】政策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分类;
(1)琼斯从政策问题的实质内容着手,将政策问题分成三类
①外交: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个别的或联盟的);
②国防:美国军事,对其他国家的军事援助、军备控制;
③国内:人力资源(包括保健、教育、福利、职业培训),物理的和自然的资源(包括环境、能源、交通、住房、农业、科学、技术),民权,社会控制(包括加强法制、药物控制、社区支持等),经济控制,政府组织,税收,对州和地方的资金援助,政府开支等。
(2)邓恩根据米特洛夫和萨伽斯蒂的观点将政策问题分成三类
①结构良好的问题,是指那些包含了一个或几个决策者或少数几个备选力一案的问题。效用(价值)反映了目标的共识,这些目标可以根据决策者的偏好来加以明确地排列。每个备选方案的结果或者已知是完全的确定性,或者是在可能出现错误的可接受边际范围内(风险)。典型的结构良好的问题是完全可以由计算程序化的问题。这种问题的所有结果可预先加以程序化。
②结构适中的问题,是指那些包含一个或几个决策者和相对有限数量备选方案的问题。效应(价值)也反映了在清楚排列的目标上的共识。然而,备选方案的结果既不是确定的或是在可接受的错误的边际范围内可计算的(风险的)。它们是不确定的,即错误的概率是全然不能估计的。这类问题的典型是政策模拟或博弈。
③结构不良的问题,是指那些典型地包含了许多不同决策者,其效用(价值)或者未知或不可能一致地加以排列的问题。结构不良的问题的主要特征是各种竞争着的目标的冲突。政策备选方案及其结果可能是未知的,因此,风险或不确定性的估计是不可能的。选择的问题并不是揭示己知的决定了的关系,或计算与政策备选方案相联系的风险或不确定性,而是定义问题的性质。结构不良问题的典型是那些完全非传递的决策问题,即那些不能选择单一的、优于其他所有备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