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之《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考研内部复习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态度
【答案】态度是指个人或团体对某人某物、某一事情或某种观念的心理倾向。霍夫兰认为,态度由三个部分所组成,即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部分是对态度对象的了解认识,情感部分是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反应,行为部分则是由态度对象所引发的实际行动。
2. 结构功能主义
【答案】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functionalism )是一个西方社会学流派,代表人物包括塔尔科特·帕森斯、罗伯特·K ·默顿等。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涉及面很广,包括社会理论探讨、经验研究和历史研究,其学术观点涉及人类学与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
信息传播是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也影响着媒介社会功能的研究。具有这一理论倾向的传播学代表性观点包括:(1)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概括的传播“三功能说,一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2)美国社会学家C}R·赖特提出的“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提供娱乐。(3)美国学者施拉姆所总结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
结构功能主义将系统各组成部分存在的原因归之于对系统整体产生的有益后果,过分强调了各部分结构功能的整合,忽略了社会冲突以及各部分之间冲突的存在。
3. 把关人(守门人)
【答案】把关人(gatekeepex )又译“守门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把关。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卢因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文中最先提出了这个概念,传播学者怀特对把关人进行了系统的个案研究。
4. 伊里调查(伊里县研究)
【答案】伊里调查是指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与卡兹等人在时代一生活公司赞助下,对总统大选中的宣传战所进行的调查。该调查的目的是测定大众传播对选民态度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发现人众传播并没有力量左右人们的态度,决定选民投票意向的还有其他众多的因素,如“政治既有倾向”的作用、受众对不同媒介或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机制、人际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等。根据这项调查,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了“两级传播”的观点,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这项研究对于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开
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
5. SNS
【答案】SNS ,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己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SMS 服务。SNS 的另一种常用解释是“社交网站”或“社交网”。社会性网络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这种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就是社会性网络网站((SNS 网站)。
按照六度分割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人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的甲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
但“熟人的熟人”,只是社交拓展的一种方式,而并非社交拓展的全部。因此,现在一般所谓的SNS ,则其含义还远不止“熟人的熟人”这个层面。比如根据相同话题进行凝聚(如贴吧)、根据爱好进行凝聚(如飞信网)、根据学习经历进行凝聚(如Facebook ,人人网)、根据周末出游的相同地点进行凝聚等,都被纳入“SNS ”的范畴。
二、简答题
6. 简述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答案】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这个定义,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传播的客观规律。综合许多传播学者的见解,把握这个定义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它是一个将单个人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J 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communicanon )一词和社区(community )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井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 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信息的传递总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行为的发起人一一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角色,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播一一无论其参与者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一一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符号化即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意义)转换成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 而符号解读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阐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反馈也包括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活动。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
7.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对传播学研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结合实际谈谈其理论的意义。
【答案】(1)库尔特·卢因对传播学研究的主要贡献
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卢因在有关改变食品习惯的实验中发现:家庭主妇是家庭消费新食品的把关人。“把关”概念可以适用于范围广泛的各种传播环境。1947年,在卢因去世前的最后一篇文章《群体生活渠道》中,对传播体系中的把关过程作了理论说明,这对于后来的研究而言,是一个有着广阔前景方向的贡献。
(2)“把关人”理论的意义
①“把关人”理论后来被广泛应用到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达过程的研究当中,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控制机制的重要理论。
②影响“把关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政治和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传播信息因素、传播组织因素、受众因素、技术因素以及把关者自身的因素。认识这些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可以使传播者的把关更加有效,更符合社会的需要。
③把关人理论最有价值的一点是:收到的信息和送出去的信息并不是对等的,其差异程度取决于把关人的需要。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解释“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
三、论述题
8. 解读网络文化狂欢隐含的现实影响。
【答案】从“网络恶搞”到“火星文”风行,从“人肉搜索”到“全民偷菜”,从“贾君鹏事件”到“犀利哥的传说”……借助网络工具,人们在虚拟空间内上演了一幕幕的文化狂欢节。
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网络为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在现实世界里无法想象的事件在网络里却有可能发生,在网络世界里引起较人影响的网络现象统看作是网络虚拟空间里的文化狂欢活动。
(1)无聊的心境下无聊的表达:一种追寻“无意义”表达的主张
2009年7月16日上午11时左右,互联网上(百度贴吧一魔兽世界吧)发表的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帖中内容只有“rt ”二个字母,意思为“如题”,发帖者的IP 地址为“222.94.255. ”。帖子在短短五六个小时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并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内吸引了710万点击和30万回复,目前已超过1500万点击。帖子由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受到数量众多的网友的关注而被堪称创造了“网络世界里的一次奇迹”。“贾君鹏事件”可以说是网络里的一次具有行为艺术性质的文化现象,它宣扬了一种追寻“无意义”表达的主张,在对传统文化和规则反叛的路途上奔走呼号。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在现实世界里无法企及的自我表达的环境,于是在虚拟的空间上演了对现实世界文化传统和规则彻底解构的一幕。“贾君鹏”仅仅是一根导火线,它引爆的是文化领域的一次狂热革命。
在网络文化狂欢的背后,探析事件主体的心理状态是至关重要的。“贾君鹏事件”本身就是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