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积极的(社会)福利与消极的(社会)福利
【答案】根据福利的目标(或功能)、影响与后果,社会福利还可以分为积极的福利与消极的福利。
(1)消极的福利是指福利的给予须附带辱化条件,通常接受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2)积极的福利是指福利本身不是单纯为了经济的目标,而是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
2. 普惠主义模式
【答案】普惠主义模式主要从以下方面理解:
(1)福利分配采取涵盖所有公民的普惠主义原则,其目的主要是消除差别,建立公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从而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整合。
(2)在普惠主义模式下,国家干预社会福利的角色是主导的和控制性的,具有明显的家长制色彩。同时,公众与政党对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认受性比较高。
(3)在税收安排上,普惠主义的福利模式是以较高的收入所得税率为基础的,针对公民的福利津贴般采取统一费率和水准。
(4)在这种模式下,社会服务惠及所有公民,社会福利服务涵盖所有社会生活领域。
(5)在这种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不发达,政府在社会服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政策的实施为在社会风险中的公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减少了个人因风险和偶然事件造成的贫困与排斥,从而有利于社会平等与正义的实现。
3. 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答案】根据福利提供者的区别,还可以将社会福利区分为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1)公共福利主要是指由国家提供的、用于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其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与社会整合。在某种程度上,公共福利又可以被称为国家福利,在这里国家是生产并分配不畜利的主要行动者。
(2)私人福利主要是指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社会服务。
4. 回归社会论
【答案】回归社会理论是一些学者针对将残疾人封闭起来进行供养和照顾而产生的弊病而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研究关护精神病患者的庇护所后指出,由于在
庇护所中精神病患者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和“关护”关系之中,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没有好转,有的反而加重了。在戈夫曼看来,精神病患者的服务应该检讨庇护所式的做法,应使精神病患者处于积极的社会关系之中,其基本方法就是走出封闭。
在英国,一些学者的调查同样发现这种院舍式照顾对残疾人、老人生活的消极影响。让残疾人、老人回到他们熟悉的社区中去接受照顾,让他们在一般的社会中过正常的生活成为英国对老人、残疾人照顾模式的普遍选择,并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响应。社区照顾是使残疾人、老人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5. 儿童观
【答案】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儿童观,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对儿童群体的基本认识,即如何认识儿童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儿童的社会本质以及儿童的社会作用等问题:
(2)对儿童个体的认识,即怎样看待每一个儿童的本质,如何认识儿童的主动性和多样性等。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贫困? 试述我国的贫困现状。
【答案】(1)贫困的含义
贫困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通常被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①1899年西勃海姆关于贫困的定义极具代表性“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取得维持仅仅:
是物质生活所必备的需要,那么该家庭就是处于贫困状态。”因此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收入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准的状况。
②相对贫困是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比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所维持的那种生活状况,它不是根据某一固定标准,而是根据低收入者与社会其他成员收入的差距来定义贫困。
(2)中国的贫困现状
①农村的贫困
a. 中国反贫困行动的对象不是贫困人口而是贫困地区,即贫困县,因此,农村贫困线的确定也是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为依据的。
b. 中国贫困人口的标准是1986年由政府有关部门在对6.7万户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1986年以1985年农村人均纯收入206元为标准确定了331个国家级贫困县。到2003年当时人均纯收入206元的标准相当于637元,这是一个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费用标准,被称作温饱标准。
c.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迅速减少。目前这一部分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交通闭塞,人口素质低,因此缓解贫困及农村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②城市的贫困
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原有的宏观利益格局进一步变化,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问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一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即一批城市新贫民的
出现,使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
从群体分布来看,城市贫困人口主要由以下七类人员组成:
a. 企业不景气而发不出工资或所发工资严重不足的职工及家庭人员;
b. 下岗、失业及待业人员;
c. 部分离退休职工;
d. 长期从事低收入工作的居民;
e. 社会救济及优抚对象;
f. 因物价上涨导致实际收入下降而低于贫困线的居民;
g. 流入城市的待业农民工。
7. 简述社区工作的过程。
【答案】社区工作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立关系
建立关系也可以称为进入社区。这是社区工作的第一步。社区工作者所要建立的专业助人关系的对象,包括社区居民、社区机构与社团,以及社区中各机构、各社团的领导人与各界的代表人物与知名人士。
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让社区居民了解工作者,工作者则寻求未来工作的支持者。
(2)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的方法可采取社会调查常用的方法。搜集来的资料,必须整理成系统的、便于保存与查阅的档案(分类的文字资料、制成卡片或输入电脑等)。搜集资料的内容包括:
①社区的基本资料;
②社区内的资源;
③社区内的问题;
④社区评估。
(3)制订计划
社区工作计划分为:
①整体规划,即对社区工作的现在与将来进行规划。规划涉及社区组织与发展的全局,可分为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
②具体规划,即对社区中巫待解决的问题制订出工作方案。它只涉及一时之事,是整体规划的一部分。
(4)社区行动
社区行动在这里特指社会工作者激发社区居民行动起来,将制订的计划付诸实施。
具体方法有:
①会议。
社区工作涉及社区内的各个居民,需要社区居民、社区内的机构、社团通力合作,才能开展。因而需要通过召开各种会议,交流意见,求得共识,获得参与、合作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