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工作硕士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地区发展模式

【答案】这个模式是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主要是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居民之间的合作精神,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这个模式通常用于那些比较简单的社区。它采用的方法是自助与合作的方法,以具体目标为主,通常未能有效地引进外来的资源。

2. 差序格局

【答案】在分析传统社会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结构时,费孝通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3. 过程技巧

【答案】过程技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接案和约定技巧。

它包括同案主建立和保持工作关系的技巧,帮助案主和工作者对各自的角色有一个现实性理解的技巧,也包括培养案主对助人过程有一个初步承诺的技巧。

(2)评估技巧。

它是指收集与案主情境相关的资料,以便能实际地理解案主的问题和需要的技巧。

(3)签订契约技巧。

这是指同案主订立工作的目标,并有能力清楚说出工作者和案主的责任的技巧。

(4)介入技巧。

介入需要广泛的技巧,它包括执行、介入计划并协助案主达到目标的技巧。

(5)检讨及终结技巧。

它包括定期进行回顾和修订介入计划,以便客观地检讨其是否有效的技巧,及有计划地结束关系以帮助案主独立的技巧。

4. 什么是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

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2)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5. 社会个案工作

【答案】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十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6. 剩余性社会福利

【答案】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

二、简答题

7. 简述社会福利的分类。

【答案】通常来说,社会福利的分类包括二分法和三分法。

(1)社会福利的二分法

①剩余性社会福利与制度性社会福利

威伦斯基和李宾士在《工业社会与社会福利》一书里,认为社会福利的概念主要包括两种: a. 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或残补性的社会福利)。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胜,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

b. 制度性的社会福利。制度性的社会福利是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这种福利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

②积极的(社会)福利与消极的(社会)福利

根据福利的目标(或功能)、影响与后果,社会福利还可以分为积极的福利与消极的福利。消极的福利意味着福利的给予须附带辱化条件,通常接受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积极的福利是指福利本身不是单纯为了经济的目标,而是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

③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根据福利提供者的区别,还可以将社会福利区分为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a. 公共福利主要是指由国家提供的、用于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其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与社会整合。在某种程度上,公共福利又可以被称为国家福利,在这里国家是生产并分配福利的主要行动者。

b. 私人福利主要是指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的三分法

①英国社会政策学者R. 蒂特姆斯在《福利的承诺》一书中,在阐述福利的“普惠主义”与“选择主义”双重原则基础上,对社会福利进行丁进一步的分类。他认为,社会福利从概念上可分为:剩余性社会福利(主要是指社会服务)、财政福利(通过税收渠道安排的相关福利津贴和待遇)以及职业福利(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津贴和服务)。

②在1974年出版的《社会政策导论》中,蒂特姆斯再次将社会福利归结为三种模式,分别是剩余性社会福利、工业成就一表现模式和制度再分配模式。在上述三种社会福利模式中,第二种模式体现了社会福利作为经济发展产物的意义,不仅总体社会福利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而且个人福利也同其在就业市场中的业绩表现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三种模式则是指以公民需要为原则,在市场外通过国家再分配的方式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和社会服务。

8. 系统视角是如何体现“人在情景中”这一原则的?

【答案】系统理论为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一个情境以显示个人与环境如何交互影响、不同的变迁主体如何牵涉其间、社工及其机构如何成为改变的目标,这促使社工要从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情境出发以实现对案主问题的理解并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从而真正践行“人在情景中”这一核心理念。

系统理论的实践原则更为具体地体现了“人在情景中”这一原则:

(1)系统的观点有助于维持实践的一致性,从案主所处的情境出发,看到他们的限制和机会,辨识案主和社工的权力、责任及其可能发挥的影响力。

(2)认识到情境的重要性,情境决定社工的目标和可能的回应方式。

(3)采用积极的视角,要在不利境遇中看到改变和进步的可能性。

(4)辨识行为模式以看到积极的可能性和应改变之处。

(5)系统理论重视过程,即关系和互动是如何产生的,内容和结果如何,要看到案主的正面技巧和积极的关系并尝试将此转移到另外的情景中。

(6)与他人一起工作也是系统理论的重点,包括重要他人、个人支持网络、机构和社区资源,并与他人一起工作。

9. 简述社区工作的过程。

【答案】社区工作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立关系

建立关系也可以称为进入社区。这是社区工作的第一步。社区工作者所要建立的专业助人关系的对象,包括社区居民、社区机构与社团,以及社区中各机构、各社团的领导人与各界的代表人物与知名人士。

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让社区居民了解工作者,工作者则寻求未来工作的支持者。

(2)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的方法可采取社会调查常用的方法。搜集来的资料,必须整理成系统的、便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