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22政治学基础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政治统治的主要类型。

【答案】政治统治实质上是阶级统治,是指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与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在现代西方政治学中,对政治统治进行分类研究的是马克斯·韦伯。韦伯根据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把政治统治分为克里斯马型统治、传统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而马克思主义的划分方法则是以阶级为基础。

(1)以合法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

①克里斯马型统治。克里斯马式人物具有把人们吸引在周围而成为追随者、信徒的能力,以及追随者具有拥护这类领袖人物的赤诚态度。二者的结合便构成了克里斯马型统治的合法性根据。 与传统统治和法理统治相比,克里斯马型权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最不稳固、“非常态的”统治形式,这是因为:第一,它缺少理性的稳定的组织机构; 第二,它固有的反经济性,即喜欢施舍,拒绝一切财产和固定收入; 第三,领袖个人的生命迟早会终结,要选择新的克里斯马式领袖来接替。这些因素促使克里斯马型统治向其他形式转化,或者把职位克里斯马化,造成新的克里斯马式领袖; 或者把权力世袭化,转向传统型统治; 或者由追随者荐贤选能,转变为法理型统治。

②传统型统治。一个统治的合法性若来自自称的、同时也为他人相信的历代相传的神圣规则和权力,那么这就是传统型统治。在韦伯看来,传统型权威的主要形态是西欧的封建制和东方的家产制。在家产制下,国家就是家产的放大形态。

这是因为,

第一,政府事务起源于统治者的家庭事务管理,政府行政官员最初只是统治者的个人仆役和私人代表,因而政府官员竭力维护因忠诚而换来的特权。

第二,在经济领域,贸易是统治者自己的特权,它通过过征税、收取安全通行费、市场特许权、颁发垄断权等等手段,去剥削别人的贸易收益,以此来供养他的扩大的家族和军事人员。

第三,在统治方式上,统治者把一切政治上的行政管理都当作他的个人事务来处理,其方式犹如他把手中的政治权力当作个人财产的有用附属品一样。

第四,政治统治的主要工具和基础,既有神圣的宗教和宗教式的主义,也有赤裸裸的军事力量。 ③法理型统治。在现代社会的法理型统治中,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一种以法律为依据进行治理的社会。无论是领袖、官员,抑或普通民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要受到法律的制

约和束缚。在法律理性的前提条件下,法理型统治的具体含义是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第一,人化规范都可以由立法制定为法律,并要求或期待所有的人和政治势力都服从它。 第二,法律作为一个整体的规则系统,是理性立法的结果。

第三,占据权力位置的人并不是统治者本人,而是暂时任职的官员,由于职务的关系他们才享受有限的权力。

第四,人们作为公民而不是臣民来服从依法设立的权威,他们服从的是法律,而不是执法的官员。 因此,法理性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更为牢固,其合法性比前两类统治依赖的合法性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2)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统治。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把历史上存在过的统治分为两大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与多数人统治少数人。

社会主义社会以外的阶级社会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凡是少数人在经济上居优势地位,即少数人占有全社会的生产资料,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社会都是少数人统治。少数人为了维护自己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有利地位,总是要以国家力量为后盾,因而显得力量强大:而多数被统治者是以个体身份出现的,相对于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力是软弱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十生产资料归以国家为代表形式的全民所有,人民就成了统治者,因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社会,政治统治本身就经历了一个不断缩小和减弱的过程,是强政治统治到弱政治统治的过渡时期。在社会主义社会,随着旧社会残余分子的改造完成,敌对阶级的消失,政治统治在范围上有其局限性,是本来意义上的政治统治的残余形态,社会政治生活纳入政治管理。

2.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

【答案】《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其主要内容是:

(1)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政治学,都把国家看成是超阶级的组织,认为国家是人们的“联合体”或“共同体”。

(2)《宣言》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间题。政治从来就是有阶级的政治,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是政治关系的基本内容。

(3)《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和主要观点,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级性。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达到消火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形式,其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4)《宣言》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它不是用一种私有制来代替另一种私有制,而是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来代替私有制,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从而实现真正的民主。

(5)《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政治学,都回避了政党的阶

级性质,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则认为,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必然要发展成为政治斗争。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政治斗争,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政党之间的斗争。

3. 在宪政架构下,政治监督通常借肋于哪些手段?

【答案】政治监督是对政治权力范围和运用的监督,是政治管理的免疫系统。其具体手段有:

(1)立法监督。在法律框架内规定政治权力的范围和实施方式,实行必要的分权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避免权力的滥用。

(2)行政监督。在政治权力的运用过程中,划分权力范围,确定程序规则,对政府和官员的公共行政行为进行监督,落实责任监督机制,行使多大权力,就要相应担负起必要的责任并在权力行使过程中严格按照程序规则办事。

(3)司法监督:充分发挥法院和检察院的作用,保障其在政治监督过程中的独立性,保障政治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运行,并且及时惩处违法法律的滥用公共权力的腐败行为。

(4)其他监督手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功能,发动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完善上访制度等监督机制,加强基层监督体系的建设。

4. 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

【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有如下几个特点: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与其通力合作,协商,参与国家管理,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而不是反对党。

(2)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长期共存、并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具体体现这种合作关系的是政治协商制度。通过这种制度化的形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商国是,共同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就重要的人事安排征求民主党派的意见。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能够对党提供一种单靠党员所不容易提供的监督。

(3)宪法和法律是各党活动的基本准则。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尊重宪法的权威。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享有宪法所保障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并自主地管理内部事务、独立地开展活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领导与合作的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相适应,反映和代表各族各界人民的根本利益,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它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保证。

5. 政党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

【答案】政党的涵义和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1)政党的涵义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