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611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行政协调的主要模式。

【答案】行政协调是指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与配合关系,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行政协调能够保证行政过程的稳定,正常发挥行政功能,提高行政效益。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行政协调活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常表现为‘种多样化具体行为模式的有机组合。这些模式主要有:

(1)内部协调模式

在行政系统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个体、行政要素或行政单兀之间,依据一定的渠道、方式进行相互接触与影响,以求达成共识和默契,协同推进实现工作目标的进程。搞好政府内部的协调,是落实好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领导等环节工作的保证,也是搞好行政机关与外部各机关、单位之间协调工作的基础。

(2)外部协调模式

指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协调。现代行政管理系统担负着统筹规划、掌握政策、宏观调控、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的职能,因此,行政系统将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需要进行大量的外部协调活动,以取得组织外部各机关的支持与协作,为行政系统的高效、优化运行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

(3)纵向协调模式

一般指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行政层级与下一级层级之间的协调活动。具体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之间的协调、地方上级行政机关与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协调、上级行政领导者个人与下级行政工作人员个人之间的协调。其任务主要是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明确划分各层级的事权范围,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上级行政领导应该对下级合理授权,下级也应该经常上行沟通,以此取得部署上、行动上的上下一致。

(4)横向协调模式

即平行机关、部门或个人间的协调活动,横向协调由于没有纵向系统权威的前提,不存在层级节制的职权等关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其工作量、难度和广度均超过纵向协调。

横向协调主要通过会议、协商、共同参与等方式开展工作,其任务是调解部门或个人利益、需求、目标间的冲突,防止出现扯皮与内耗,在互助互谅的基础上谋求共同发展。

总上所述,行政协调需要采取哪一类协调模式,要区别不同情况,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选择模式。

2. 简要回答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的区别。

【答案】(1)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

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在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而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因此,行政机关和权力机关之间是一种从属的而不是平行的关系。

(2)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区别

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行政机关无权干涉其审判活动; 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行政机关同样无权干涉其检察活动。而司法机关既无权管理国家政务,也不负管理国家政务的责任。

(3)行政机关与社会团体的区别

行政机关是按宪法和法律程序组建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行使国家行政权,对其管辖内的社会团体具有约束力。而在我国境内组织的社会团体,不具有国家权力的属性,各社会团体必须依照规定到当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经核准登记后,方可进行活动。各社会团体的章程、规定等,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且仅对其团体成员有约束力。对于社会团体的合法活动,行政机关应子支持,使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各自所代表的群体利益,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3. 简述公共行政对外职能和对内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案】公共行政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确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1)公共行政的对内职能有:①专政职能。政府要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镇压叛国、分裂国家和颠覆政府的活动,惩办和改造各种违法犯罪分子,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各种行为。专政职能目的是要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和秩序。②民主职能。民主首先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我国政府的民主职能,主要是提高行政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做到重大政情让人民知晓、重大决策让人民讨论; 疏通和不断增加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完善公民监督检查行政活动的机制。③经济职能。经济职能是行政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是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目的在于维护特定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繁荣。④文化职能。文化职能也是政府行政职能中最古老、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其目的在于影响和控制公民的社会化过程,增进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并对公民的精神生活进行引导。政府往往成为推动公民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而文化职能的发挥又成为强有力的工具。⑤社会职能。政府的社会

职能在这里是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之外政府所具有的管理社会生活领域中公共事务的职能。它是通过专门机构对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等事业进行管理,来保障和改善公民的社会生活。

(2)公共行政对外职能包括:①保卫职能。政府通过征兵、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军事科研、国防工程建设等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的能力,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保卫国家的安全。②外交职能。政府可以通过外交外事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解决,提升本国影响力加深本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实现自身利益。

4. 政府绩效管理的特征。

【答案】在现代组织的管理方法中,绩效管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与企业绩效管理相比,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由于价值取向不同而有自己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奖惩机制强调政府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促进政府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在经济、效率、效果和公平方面的绩效,以塑造服务民众、使民众满意的高效政府。

(2)政府绩效管理强调外部评价,对公民负责,这是由其日标的公共性决定的。只有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满意时,政府管理才产生真正的绩效。公众对政府部门的满意程度,是衡量政府绩效的终极标准。

(3)政府绩效管理具有合理、精细的指标设计,能较好地满足不同民众的多方面要求,要塑造一个现代的顾客导向型政府,就必须综合各方面要求设计一套符合大多数公民根本利益的考核指标,有效地促进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

(4)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要吸引广泛的公民参与。公民是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之一。因为从公共行政的角度来看,政府部门的支出必须获得公民的认可并按合法程序进行,公民有权评价政府部门是否为他们提供了优质服务。

(5)企业绩效评估的一般原则是“目标导向”、“结果为本”,但由于政府管理活动往往是涉及全局性、宏观性的领域,如果过分关注结果而放松对过程的监控,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如SARS 等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因此,政府绩效管理必须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注重管理过程的有效性。这一点不同于企业绩效评估原则中的“目标导向”、“结果为本”。

(6)政府绩效管理要兼顾组织和个人绩效的双重要求。政府绩效不是公务员个人绩效的机械相加,个人绩效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组织绩效同步提高,只有将一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政府整体绩效提高。

5. 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①主体的权威性

政府公关的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主体即各级政府机关和全体公务员。狭义主体有两类:a. 公关性质很强的政府机构; b. 直接以“公共关系”命名的政府机构。

与企业、社团等公关主体相比,政府公关的主体更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来源于政府所拥